年7月26日
北京燕北文殊书院国学班学员人
来到五台山大圣竹林寺参访学习
大和尚慈悲为大家做了开示
开示如下:
寺院就是一个载体,佛教的寺院有几千年了,这就说明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佛教,需要佛教。佛教寺院是人们的一个信息中心,交流中心,文化中心,生活中心。所以呢,寺院的存在是对佛教的认可,对信仰的尊重,对文化的理解,以及对文化的需求。社会需要这个载体,寺院都是公益的,大家出钱大家住,大家出钱大家活动。
就是地震、山洪啊,人们第一反应就是先往寺院,寺院是一个人们寻找平衡、寻找公平的地方,没有你的我的,没分别的,能在一块生活的,是安全的。所以在过去,佛教寺院起的这个作用是非常大的。
过去,大家做公益事业就是修桥补路,盖庙塑像,这就是当时人们的公益事业,有钱就做这些事情。在过去北京二环以里那点地方,就有二千多座寺院呢。现在我们整个北京市还不到四十处呢,佛教这个生活是永远的,恒长的,这就叫天长地久。
我们现代人生活,只讲现前,不愿经历过程。这就容易感觉比较空虚。过程不知道什么,真的假的也不知道,好的坏的也不知道。过去人们生活节奏太慢了,现在是太快啦。过快了以后,人就感觉空虚,没过程了。所以现代人呢,追求的就是这些不需要过程的。为啥小孩们爱看《西游记》?要啥,一变就有了。小孩看种地,一直到秋天收成,打出来吃那个馒头,那得要多长时间,一年才结一回。而看《西游记》,一变就出来了。这就是现在人的追求,不求过程。所以给你变出来了,你又感到不值这个价,人也不值这个价,东西也不值这个价,也分不清了,真假分不清啦。所以感到空虚。这就要找文化,现在人需要文化。这个文化,像佛教是一步一步,一个字一个字的,踏踏实实的,实实在在的。
现在的文化是没根的文化,过去是家里头有祠堂,南方有祠堂,北方有家庙,这个有家。就是有个祖宗,祖宗牌位,北方家家有。在我小时候,一家牌位就是五代牌位都有,都是木头做的。
大家来五台山,要有一种新的精神,一种新的认识。我那天还说,你的爷爷奶奶还没来过,你们已经来五台山了。这也是代替你家的祖宗三代来这儿看看。他们给你种下的因,你们这是结的果。不要忘了本了。
你们来了真好,过来看看。你们有的来过,有的没来过,感受感受我们的生活,其实我们这个生活也是从小到大,从小到老,有始有终。虽然我们是出家人,可是我们是个大集体,我们是个庞大的集体。这样的寺院,大的时候,在唐朝这样的寺院,有好几千人,少的时候,一个人。可是一个人也没断了香烟啊!没断香火,只有一个人,他还可以念经的嘛,这个香火就一直延续了。在全国来说,只有五台山一直没断了香火。文化大革命也没断,也有和尚,有少数民族,也有喇嘛,少数民族那时不是那么严禁的。因为这地方有少数民族,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信仰是不分民族的。还是该烧香烧香,该干啥干啥。所以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也是一个特殊的内地道场。
而且这里是气候凉爽,和你们北京的春天一样,所以五台山也叫做清凉山。没有夏天,没有秋天。夏天是身体清凉,穿一件衣服,凉凉快快的。冬天是参观的人也没有了,山门一关,心里头清凉。身清凉,心清凉,身心清凉。所以人要活得有精神,到了哪里都有我们生活的空间,有我们的极乐世界。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你这个世界有好的坏的,有烦恼的,但“烦恼即菩提”,里面好的坏的全有,你要认为它是好的就是好的,你要认为它是坏的就是坏的。
关键是要断烦恼,增智慧,有智慧才能断烦恼。五台山就是这个自然环境,人就是自然来的,不是扭曲来的。尤其你们在正常的家庭,在正常的社会,在正常的时代,这个正常是非常幸福的,非常好的,非常快乐的,不是封闭的。过去人最大的烦恼就是吃的,穿的,住的。你看过去那一家人,多少人挤一个小房子里。
五台山,是大家的五台山,是人人的五台山,人人有份,我们来五台山呢,是《华严经》里头讲,“日有一万菩萨绕清凉”,就是每天有一万菩萨来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我们大家都是在一万菩萨的数里面的。在菩萨的照耀下,大家都是菩萨,和蜡烛灯一样,一盏点燃另一盏,大家都是灯。心灯点着了,心灯点亮了,智慧的灯点着点亮,就照耀我们个人一家,照亮我们一人一生,照亮我们一家,照亮一村,照亮整个社会。这是佛国净土,大家呢,每个人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就是一个灯塔,每个人就是一盏智慧灯。
所以呢,来了以后,蒙文殊菩萨加持,每个人的智慧灯点亮了,要永远是光明的,智慧的。虽然来这时间短,但我们心里是无限的,我们智慧是无限的,用短暂的时间给我们点亮永恒的智慧之灯,光明之灯。时间虽短,但心是没有时空,不受时空的约束的。永恒的智慧就在我们这个心波里头,它一直发挥,发光,发亮。所以,这是一个起点,终点就是极乐世界。有起点有终点,有中间,中间就是有这个过程。这个过程,要快乐的过渡,要智慧的过渡,去过渡我们这个人生,用智慧去过渡人生。
大家呢,对这个智慧还有的人是有些麻木的。智慧就和太阳一样,永远发光的,永远发亮的,不要去有意无意专门去遮挡它,不要去捂着它,不要去污秽它。我们智慧永远是光明的,是光亮的,是照耀的。所以五台山这几千年的历史,也是永恒的。
五台山呢,是高僧辈出的地方,是过去那些高僧大德,士农工商,达官贵族,普罗大众共同向往的地方。过去有多少人向往此地呢,但赶不到这里面,没来过。所以大家来了后,要用心去体验,用心去领会,用心去感受,把我们所看到,所听到,所学到的,或者是没看到,没听到,没学到的,慢慢回家理解,慢慢回家去感受,慢慢回家去享受。把我们这个享受分享给家人,分享我们的朋友,弟兄,家族,叫人人会感到这个智慧灯常照着我们,那叫佛光普照,用我们的心灯、用我们的心波照耀他们,给他们大家去分享。常言道:家和万事兴。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能如此来五台山,那就不虚此行。
大家来这个地方,要多看多听,有什么疑问,集中起来,到这让师父们给你解释一下。我们在家学佛的,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解释方法,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理解方式。一个东西,各人是各人的看法,各人是各人的想法,各有各的感受。所以师父呢,也未必是一个完美的人,未必是一个全面的人,大家有啥不懂的,师父给你解答,听听师父是什么说法,你们自己又有什么想法,大家共享佛法,感受佛法,在佛法这个大海里头沐浴我们清净的身心,提炼我们真心。我们有这个机会,有这个缘分来五台山,这是一个过去几千世的缘分啊。刚才我说了,我们的父母,祖宗三代、八代也没来过,但我们来过了。这就是给他们的光明,你们来,他们看见你是非常明亮的,非常欢喜的,就是众缘欢喜。
所以,来朝拜五台山,大家要生欢喜心,生智慧念头。大家要把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感,给大家带回去,给你的家庭社会,有福同享。阿弥陀佛!
下午14:30国学班学员求受三皈
大和尚拈香主法为学员传授三皈
学员随后与大众共同做晚课
学员法喜充满
和尚与皈依学员合影留念
北京燕北文殊书院,原名为北京燕北文竹书院。
坐落于北京市中轴线正北方一百华里昌平区延寿镇百合村,上有古寺相连(普门寺);四面环山,藏风聚气,僻静清幽,静怡祥和,是养性修学之胜地。
由李泽卿居士年创办修建。
书院以弘扬佛法、宣扬国学传统文化为宗旨,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儒家经典为基础教育思想,致力于乡村儿童国学公益夏令营和成人继续教育培训,展示佛禅思想及书画艺术作品。
广聚社会有识之士及热爱传统文化艺术人士,传播真善美和正能量,树立正知正见,共建社会和谐。
年4月份五台山朝圣得文殊菩萨加被,喜得五台山妙江大和尚赐名,年农历四月初四(文殊菩萨圣诞日)正式更名为北京燕北文殊书院。
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往期精彩
竹林新闻
大和尚开示:珍惜当下!老实念佛!
妙江妙法
讲好佛门“故事”
妙江妙法
佛法在恭敬中求在感恩中得
竹林动态
福州长乐、罗源两弟子率各自朝山团拜见大和尚
竹林动态
上海西林禅寺到访和尚亲切接见并开示
妙江妙法
道场在心地——对郑州洪福寺信众的开示
欢迎投稿:dashengzhulinsi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