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建老师题字
·闲笔三题·
文/王慧玲
茉莉成妖
家养盆栽若干,海棠、文竹、墨兰、茉莉等不一而足,赏花的,观叶的,闻香的,足矣。每每云翳罩心,修花,剪叶,浇水,心霾烟散。若称花痴,尚不够格,喜花草,却不善养,常见叶绿少见花开。
诸花中,茉莉最老,老父赠与十五年前,移驾蓬荜时高尺余,花枝四五条,叶绿花白,妙龄女子一般。隔三差五浇点淘米水,从未施予花肥,却一庭花香。吾心清气爽,感激父恩,感激花香。去年茉莉枝老叶衰,颓颓然若老妪本人焉。一日,忽见叶背生白色飞虫若干,请教邻翁养花达人,曰,久不善待,生白粉虱矣。奈何奈何?连盆弃之楼下,几日后,眼见叶落一半,濒临大归。邻翁提醒,或下猛药喷杀或啤酒、香烟伺候,邻翁如此这般,指点二三。重搬茉莉上楼,家无猛药,乃启啤酒一罐,兑水,喷之,浇之;开将*烟一盒,烟丝泡水,喷洒叶面;泡西湖龙井一杯,余饮前二道,余味,凉后献之茉莉。此举反复几次,一月后,白色小虫绝迹,茉莉抽枝散叶,焕发生机。吾与花各自喜乐,各美其美。
暑假至,闲暇时多,时时垂爱,烟、酒、茶不日奉上,茉莉竟月月含苞,时送芳香。一日闲暇,见绿叶可人,花色清雅,吾情不自禁,近之嗅之,鼻翼生香,耳边似有细语窃窃,愚钝不解花意。说与邻翁,其曰:汝之茉莉,好啤酒香茶,爱恋“将*”,经月历岁,可是修炼成妖矣?翁大笑,吾亦捧腹,好一个邻翁,好一株茉莉,果真如此?也许如此。一笑。
阳台牵牛
秋日薄凉,拾掇室外花草,移至室内。蟹爪兰株大盆小,拟换大盆。
时值寒衣节,回老家祭奠时,信手取乡土一兜而归。小心翼翼,扶兰移驾于新盆,面南背北,坐于阳台之上,添乡土,浇清水,待花开。二周后,蟹爪伸展,适应新居。叶片之下,有绿芽探头探脑,破土而出。又过几日,凑近观看,原来是它:学名朝颜,乳名牵牛,身高已两寸有余,蟹爪之下追逐阳光,呈委曲求全、得过且过状。
户外,依稀晚风里,牵牛已花谢叶落,结籽休养,落魄的篱笆墙上也寻不着一根藤蔓。一粒牵牛种子冥冥之中,竟然随土入袋、入城、入户、入盆、入一段新生活,蹭暖、蹭水、蹭饭、蹭一段生活。既投奔于我,必是有缘,佛心待之。乃重新取过一盆,移栽过户,赠它一个自己的家,过自己的日子,勿寄人篱下。阳台宽阔,大窗采光好兼开始供暖,花草丛林里,一株牵牛开始了新生,藤蔓虽纤细,楚楚可怜,却爬窗越棂,已孕蕾。三两日后,拉开窗帘,见初冬阳台之上,唯一一朵花,被藤蔓牵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只笑意盈盈的小喇叭,吹出一段班得瑞的晨曲。浅紫,正是我喜爱的颜色;玲珑,也是我喜欢的模样;恬淡,更是我喜欢的气质,如邻家女孩,毫无戾气,毫不造作。与这份熟悉和亲切欣然对视良久,仿佛看见遥远的岁月里夕阳落坡,“叮咚……叮咚……”,牛铃摇响,炊烟渐浓,少年时光从牛背上跳下来,应答着炊烟里母亲“回家吃饭”的呼唤……
欣欣然,拍牵牛花发朋友圈,文友若水留言:依稀当年那份熟悉。诗人溪河子留言:一头牛从乡野牵到城里,你的地盘不小,可容牵牛散步。小城文人的玩笑、口气均是稻麦与松竹混合在一起的熟悉,朴拙而清雅。与有趣人说有趣事,我懂,他(她)懂。如白宣描青,寂中增趣,仅此而已。
园丁本色
春天永远不会缺席
春风永远都能吹到你身上
前辈苏师退休离去。
新学期始,我用其办公室,并接替其所有工作。打开尘封一季的门,霉味扑鼻,整理洒扫,忽见窗台之下阴凉处,唯一活物乃一盆兰草,且奄奄一息,惨不忍睹。一半叶子枯干,一半呈苍白之色,如久病之人的脸,三片中间叶尚存微绿,花盆之上,倒立一矿泉水瓶,瓶内空空如也,瓶盖上有细小针孔数个。恍然明白,瓶内水靠地球引力每天滴入兰盆,让兰在暑假两月之久毫无人烟的时日,坚韧、不屈地活下来,此乃主人离去时,予兰的最后恩泽和指引:无论如何要活下来,只有活着才有人生。蓦地,心生感叹与敬意,感叹主人智慧,一瓶水,两个月,延续一个平凡生命的长度,敬人之仁,敬兰之韧。立刻移动花盆,浇水,修剪枯叶,洒洗叶面。两日后,一半叶子变绿,兰恢复元气。室内无用之物清理出户,唯留兰草,置于窗下办公桌上,电脑之后。不时浇水,偶予花肥。半年后,兰叶葳蕤,自成风景。忽一日,一根长长的花梗探过电脑顶端伸到眼前,白色花苞,米粒大小,伏于花梗之上叶腋之间,几日后,似有若无的清香飘然而来。兰花开,质白淳朴,玲珑洁雅,兼有绿叶簇生,刚柔并济,于眼前摇曳生姿,自有一份美好、清宁。仿佛在说:更年女人,须静处安心,无怨无嗔,勿焦勿躁。我起身浇水,默念感谢,微风过处,兰叶轻摇,兰花吐芳,仿佛谢我,不禁莞尔。人养花根,花养人心。投桃报李,善莫大焉。
离退休之日仅有月余,我与此兰缘分业已看到尽头,离开此室,走出学校,将不复回,此兰谁培,尚未可知,不知后来者谁,能否善待此兰?此念一出,有点伤感,抬头见窗外,云卷云舒,人来人往。罢罢罢,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还是挥挥衣袖,效仿苏师,告别之日来临,留一瓶水,一个眼神,一句祝福。愿世间园丁皆守本色,愿人人心中皆有花朵。心有花朵的人,不需要神祇。
●作者简介●
王慧玲(叶子),邹平人,教师。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火花》《山东商报》《渤海》等,著有散文集《黛湖清韵》。
《渤海文学》与你同行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