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雍品国际极品文房雅器欣赏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症状 http://www.bflvye.com/

在翰墨飘香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文房四宝总是同文人士大夫的书斋生涯相关联,随着文房器具的发展,围绕着四宝又出现了一些辅助用具,因使用便利,亦渐被文人视为不可或缺的文房之物。精美的文房用具,在古代文人眼中,不只是实用的工具,更是精神上的良伴。

竹节式刻松树人物笔筒清,高13.2cm,口径最大7cm。清宫旧藏

笔筒弯曲竹竿式,三节痕宛然可辨。器表浮雕山水、树木及人物为饰。下部高浮雕一老者骑驴缓行,身旁一小童相随。驴腿脚处还应用了镂雕技法。整体而言,浮雕愈向上愈浅,局部树纹以留青法表现,口沿下云气则为阴刻而成。此器构思细密,技法运用灵活,随物象变化而不拘泥,无疑是竹刻成熟时期的作品。

竹雕白菜笔筒清,封锡爵,高17.3cm,口径9.4cm,底径9.2cm

笔筒作白菜形,筒壁雕菜叶4重,内如剜出菜心,内壁有剔除之螺旋节痕。菜叶脉络清晰,刀痕宛然,边缘翻卷自如。平底,近圆形,雕作根须溢出土面状。外底有阴文“封锡爵”三字圆形款印。通体磨工较细,刀法深峭稳定。从这件白菜笔筒可略窥竹刻名家封锡爵造诣之一斑。

文竹方笔筒清中期,高15cm,筒径12cm。清宫旧藏

笔筒作并比竹节纹,纹饰简单却错落有致,颇富韵律感。加之修胎讲究,令竹簧不显轻薄,增添了立体感。而竹簧片粘贴紧密,拼接细致,过渡自然,色泽温润,有类牙、玉,韵味独特。在清中期宫廷工艺追求繁缛富丽的风潮中,出现如此技巧高超,而不事卖弄、以简驭繁而风格清新的作品,实属难能可贵。

木纹釉墨彩山水图笔筒清雍正,高14.2cm,口径18.4cm,底径18.6cm。清宫旧藏

笔筒直口,璧形底。器内外壁上下边沿施木纹釉,外壁中部以墨彩绘山水图景,意境清逸。墨彩山水与木纹釉相得益彰,典雅怡人,是清雍正朝具有代表性风格的陶瓷文具。

五彩竹纹笔筒清康熙,高14.2cm,口径18.4cm,底径18cm。清宫旧藏

筒外壁以黑彩为主,画墨竹两枝,透过茂盛的竹叶隐约可见嫩枝新发,生机勃勃。竹枝于黑彩外又润以绿彩和赭石色少许,风格苍劲潇洒。另一面空白处题行书诗句:“终获万龙化,曾留彩凤吟。”下有“西”“园”阳文联珠方印。此墨彩笔筒将诗、书、画、印结合于一体,极富文人情趣。

*振效牙雕渔家乐图笔筒清,*振效,高12cm,口径9.7cm。清宫旧藏

筒外壁雕刻渔家乐的太平景象。所刻景物细腻灵透,工细入微。人物的发、须、眼以墨点染,保留着浓厚的雍正时期的牙雕风格特点。松叶如轮,松针纤细,融合了竹雕、角雕的技巧。这种精巧爽利的雕刻体现了*振效牙雕技术的精湛,同时也表现出清代雕刻工艺顶峰时期牙雕艺术的独特魅力。山壁一侧刻清乾隆帝楷书御题诗一首,又“宸”、“翰”二印及“乾隆戊午长月小臣*振效恭制”款。

象牙雕黑漆地花卉纹笔筒清早期,高14cm,口径11.5-10.2cm。清宫旧藏

笔筒呈五瓣梅花式,外壁雕水仙、山茶、荷花、月季等四季花卉,寓“四季荣华”之意。花卉等纹饰外减地填黑漆,画面黑白相间,对比鲜明,如同工笔画,韵味别具,是一件以刀代笔的牙雕精品。

画珐琅母婴图笔筒清乾隆,高11.7cm,口径9.1cm,底径8.1cm。清宫旧藏

笔筒方体委角,四面在*色珐琅釉地上饰红蝙蝠及蓝色蟠螭纹,中央长方形委角开光内绘凭窗母婴图,人物神态刻画得细腻生动,用笔工致,体现出乾隆朝人物题材画珐琅器的制作水平。

匏制云蝠捧寿纹方笔筒清乾隆,高14.9cm,筒径8cm。清宫旧藏

此器以范制葫芦之法制成,型制规整,纹饰清晰,寓意吉祥,底面四方抹角边框内有阳文楷书“乾隆赏玩”款识,为乾隆时期匏制文房器具中的精品。

金星料冰梅纹圆笔筒清,高13.4cm,口径11.3cm。清宫旧藏

笔筒铜胎,外壁通体錾刻冰裂状几何纹,然后嵌入金星玻璃薄片,筒内壁满涂浅蓝色珐琅釉。此器须铜作、珐琅作、玻璃作共同合作下完成。冰梅纹为明清人喜爱的装饰题材,简洁雅致。此笔筒用金星料又平添了几分富贵气象。

水晶松猿图笔筒清,高10cm,口径4.8cm。清宫旧藏

笔筒以水晶琢成,于晶莹剔透的质地上雕饰松猿图,极富自然情趣。

碧玉渔家乐图笔筒清,高14.8cm,口径12.9cm。清宫旧藏

筒外壁高浮雕山水渔乐图,层次清晰,空间感颇强。画面古木森森,山下泊舟,山道上有老翁携童子拾阶而上,空中浮流云飞鹤。此器以碧玉雕琢,其色调与质地的润泽颇合于山林清幽、渔家逸乐之意趣。

青玉松鹤图笔筒清中期,高22.2cm,宽14.4cm,长9.4cm。清宫旧藏

笔筒形如一段松桩。琢坡上巨松一株,松下一鹤与树上方空中一鹤高低应和。此器图景布局舒缓有致,上下呼应,趣味清雅闲适。

剔红观鹅图笔筒清嘉庆,高14.8cm,口径10.2cm。清宫旧藏

筒外壁景物虽多但层次清晰,器物上刻几种锦地以示不同的空间,意境恬淡深远。其漆层较厚,雕刻刀法精密,棱线深峻有力,纹饰清晰醒目,色泽艳丽。其刀法及图案风格均保持着乾隆时期雕漆的一些特点。底部髹黑漆,中心镌篆书“嘉庆年制”双行四字款。此笔筒为现知唯一具嘉庆款的雕漆作品。

*杨木雕东山报捷图笔筒清,吴之璠,高17.8cm,口径13.5-8.5cm。清宫旧藏

笔筒以高浮雕技法雕东晋淝水之战以寡胜众、捷报传送谢安的故事。雕刻层次清晰,虽然纹饰满布全器,但布局妥贴自然。尤其是谢安沉着弈棋、胸有成竹的神态,表现了运筹帷幄、落子必胜的信心和毅力,与策马疾奔的信使形成一静一动的鲜明对比,两部分图案既有各自的独立性,情节上又相互呼应,构图连成一体。山岩侧刻清乾隆帝御题诗一首,下方有楷书“古”“香”二小印及“槎溪吴之璠”、“魯珍”等款识。

嵌木金漆葵花式笔筒清,高11.9cm,口径最大11.5cm。清宫旧藏

笔筒椰子木制,十瓣式筒身髹黑漆饰描金花卉纹,每一凸瓣均留有长方形开光,开光内在原木地上浅浮雕变体几何纹。内壁满髹黑漆,并以金漆描画各式折枝花草纹。底部亦为黑漆地描金花卉纹。此器所应用的漆工艺似受日本金漆莳绘的影响,较为特别。黑漆描金艳丽悦目,而木色沉暗蕴藉,相互衬托之下,装饰效果更为突出。

青玉过桥形笔架清,高7.3cm,长24cm。清宫旧藏

笔架作小桥形,桥上行人或骑驴,或担物,或赶牛运货,桥下有小船似正让大船先行通过桥洞。此笔架雕琢精细,景致生动,将民间的生活景象微缩在书案上,饶富情趣。

青白玉三阳开泰笔架清,高6.3cm,长13.4cm。清宫旧藏

笔架青白玉质,三羊卧姿造型,运用“留皮雕”技法,羊角处留*皮色。此笔架取“三阳开泰”之意。《宋史·乐志七·绍兴以来祀感生帝》中载:“三阳交泰,日新惟良。”

青玉三鹅笔架清,高5.2cm,长12.8cm。清宫旧藏

笔架青玉质,形为三鹅相连,分别衔谷穗、花枝,鹅腹下饰小浮萍。“三鹅”是印度婆罗门教中月天(月神)的坐骑。中国古人对洁身自好、风度翩翩的鹅亦颇喜爱,古代以鹅为题材的工艺品为数甚多。

掐丝珐琅云龙纹笔架清乾隆,高15.5cm,长20.5cm,宽4.3cm。清宫旧藏

笔架呈山字形,上勾山崖纹,下勾海水纹,中饰填彩釉双龙戏“卍”字纹,下置铜镀金錾花椭圆形底座,底錾凸起的镀金双龙,中心镌阳文“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笔架铜胎规矩,釉色纯正,镀金辉煌,为乾隆朝珐琅文具精品。

黑漆描金莲蝠纹宝座式笔架清,高21.6cm,宽26.5cm。清宫旧藏

笔架宝座式,遍体髹黑漆,分部位饰描金缠枝花叶纹、团花纹及山水楼阁图景,座面开5个圆孔,托泥上对应做5个凹槽,用以插笔。宝座形笔架在清宫中仅见此一件,装饰风格亦独特。

青白釉山形笔架明,高3.9cm,长10.8cm。清宫旧藏

笔架山峦造型,青白釉色端正雅洁,质感如青玉,系仿宋代青白瓷的效果。山形高低错落有致,富有层次感,视之恍如文人画中层峦淡远的境界。

犀角雕松鹿笔架明晚期,高5.5cm,长9.5cm,宽3.5cm。清宫旧藏

笔架以犀角雕岩石、古松及卧鹿、灵芝等,在小小范围内分出数个层次,营造出优雅的意境,造型浑厚可爱,刀法质朴简练,雕工亦颇具个性。

青白玉五子笔架清代,高4.6cm,长12.5cm。清宫旧藏

笔架青白玉质,雕琢姿态各异的五个童子,手中各持不同的花果枝叶,寓意“五子登科”。此笔架造型风格活泼,五子高低错落中洋溢着喜庆气氛。

白玉鱼螺荷叶洗清中期,高8.1cm,长8.8cm,宽6.9cm。清宫旧藏

洗作束敛荷叶状,壁极薄,外底镂雕莲梗、水草作洗足,洗外缘又雕一鱼一螺附壁上。此玉笔洗粹美精致,清新雅洁,为清代和阗玉器之上品。

竹雕寒蝉葡萄叶形洗清早期,高5cm,口径最大15cm。清宫旧藏

洗葡萄叶形,微拳如掌,纳水即成笔洗,外底又雕小叶和一束葡萄,以为底足。叶缘高处雕一蝉,蝉之足尖及薄翼皆刻画入微,栩栩如生,使人如闻其声,可见其时竹雕笔洗工艺之精湛娴熟。

*玛瑙瓜叶形笔掭清,通高2cm,瓜形水丞径1.4cm。清宫旧藏

笔掭*玛瑙质,卷边荷叶形,叶下花枝纵横,叶上托一小瓜,圆口,内空可盛水。此器材质优良,色泽鲜丽,雕刻精巧。

*杨木雕笔掭清,高6.5cm,长8.7cm。

清宫旧藏笔掭雕为折枝叶片一枚,一侧有小蝉伏其上,器正背两面叶脉雕刻线条相呼应。器背还有题铭:“以虫鸣秋,何为寂寂,金风其凉,独解止息。”笔掭雕刻圆润轻巧,打磨光洁,有象牙般的肌理,刻画物象生动,是*杨木雕文房器物中的佳品。

象牙雕葫芦形笔掭清,高1.6cm,最长17.8cm,最宽13cm。清宫旧藏

笔掭扁体,作葫芦形,雕枝蔓、叶片、小葫芦及蝙蝠为饰,并染蓝、绿、红等色。古人以大小葫芦藤蔓相联象征多子,而取蝠之谐音寓“福”意。此器雕刻精细,装饰意味更甚于实用。

*釉描金秋叶形笔掭清乾隆,高1.4cm,长12.5cm,宽16.5cm。清宫旧藏

洗叶形,通体施*釉,釉面莹亮,釉色*中泛红。洗面的叶脉描画清晰并以描金装饰,宛若一片秋风中飘落的红叶。

金星玻璃荷叶式笔掭清乾隆,高1.5cm,长8.4cm。清宫旧藏

笔掭荷叶状,叶边卷起形成浅洗。正面阴刻叶之筋脉,背面阳刻叶之纹理,并以圆雕莲蓬、茨菇和田螺等为附足,将叶形洗托起。笔匣用以贮存新笔,置药其中以防蛀。清宫御用笔匣皆清乾隆、嘉庆两朝所作,大体分紫檀、文竹两种。

青玉卷书式墨床清,高1.6cm,长7.2cm,宽3.3cm。清宫旧藏

墨床青玉质,有皮色,书卷式造型。床面镂雕四蝠,其间以勾莲花纹相连。墨床制作极规整,并配有硬木座。

仿斑竹五彩花鸟纹墨床清乾隆,高2.5cm,长8.6cm,宽4.3cm。清宫旧藏

墨床竹床形,床边及四足施淡绿釉,上饰褐*色斑点,颇似斑驳的嫩竹。床面饰白地五彩山石花鸟纹,背面书“九畹山房”红彩四字篆书款。此器造型秀巧新颖,釉彩淡雅。

碧玉蟠龙纹长方墨床清,长7.5cm,宽4.5cm。清宫旧藏

墨床长方形,碧玉质,透琢蟠龙纹。龙纹盘曲,体态雄健,为清代宫廷龙纹风格。碧玉色泽清纯莹润,点缀书案清雅怡人。宫中御书斋中多有此类文玩。

金星玻璃书卷式墨床清乾隆,高2.2cm,长7.6cm,宽3.7cm。清宫旧藏

墨床长方形,两端向下内卷成几案式,又仿佛书卷形。顶面作长方形框,内琢起地阳纹夔龙一只,夔龙长尾翻卷,满布画面。此墨床工艺考究,尤其是夔龙纹琢饰于金星玻璃之上,虽造型小巧,却极为华美精致。

“胡开文制大富贵亦寿考五色墨”墨匣清,高4cm,长28cm,宽22cm。清宫旧藏

彩色墨分红、青、绿、白、*五色,一套5锭皆装于黑漆描金彩色双龙戏珠纹漆盒内,匣盖面中央有描金隶书“大富贵亦寿考”字样,匣内随墨形做成5个锦地卧囊。此匣装饰风格富丽豪华,墨精匣美,相映生辉。

青玉竹节小镇纸清,长6.9cm,宽3.9cm。清宫旧藏

镇纸青玉质,有玉皮。竹节造型,正面凸雕竹节和枝叶,背面似竹节被纵向剖开。此镇纸小巧而雕刻精致,异常生动,由于是带皮雕做,竹节的造型更加逼真。

牙雕松树形镇纸清,长13cm,宽5.8cm。清宫旧藏

镇纸扁体,略呈覆瓦式,雕作松干状。以浅浮雕及镂雕技法表现松干表皮鳞片错落,极具韵律美感。背面上部有圆形小池,反置可为水丞。正面下部松针处有一机括,拉动机括则可掀起一椭圆盖,盖下椭圆池内浅浮雕云螭纹,亦可为水丞,盖背面雕成砚式,且隐隐有墨痕浮现。此松树镇纸一物而多用,雕刻、磨工俱佳,设计出人意表,是极为罕见的文房器具。

沉香木雕菊花臂搁清,长26.9cm,宽7.6cm。清宫旧藏

臂搁长条形,覆瓦式,弧起较高。通体凹凸不平,如老树枝干状,但入手光滑圆润,磨工极佳。其正面下部浮雕湖石一具,其上伸展出野菊数茎、杂花若干,姿态秀逸。虽然沉香木色泽深暗苍老,但经妙手点化,不乏生动之韵致。其刀法细入毫末,隐起自然,颇富功力。

竹雕留青仙人图臂搁清,高0.7cm,长23.5cm,宽6.8cm。清宫旧藏

臂搁以留青技法为主刻划山水及和合二仙、刘海戏蝉等仙人形象。其以青色竹皮的去留、薄厚来表现笔触的浓淡、阴阳,利用竹材纵丝状的肌理营造出干湿渲染的效果,并结合浅浮雕、阴刻等技法,追求工笔画的意境。此臂搁属竹雕留青技法成熟阶段的高水准之作。

墨彩竹节式臂搁清康熙,长17.2cm,宽6.9cm。清宫旧藏

臂搁长方形,竹节式,通体施白釉,正面以墨彩绘竹叶纹,画右侧题五言诗句:“琅玕枝竿疏”。瓷质臂搁为文具中少见的品种。此器墨彩浓重,画意疏简而颇有神韵,具有清康熙朝墨彩瓷器的典型风格。

牙雕云龙纹纸刀清,长30.2cm。清宫旧藏

裁纸刀长条形,扁体,上部为刀柄,略厚,一面以去地浮雕法雕饰龙戏珠纹,围绕着似太阳般的中央圆台,另一面阴刻“卍字不断头”纹饰。器下部光素,为裁刀,锋刃极薄,顶端圆滑。刀柄与刀锋的过渡部分以镂雕及阴刻法饰花叶纹,正背面相同,其题材风格类似欧洲巴洛克、罗可可时期盛行的良苕叶纹,表明此器或出于受西洋工艺风格影响的广东匠人之手。

青玉双龙纹水丞清乾隆,高6.9cm,长13.1cm,宽11.7cm,口径4.1cm。清宫旧藏

水丞青玉质。器腹外浮雕云纹和双龙戏珠图案。外底阴刻隶书乾隆帝御制诗一首,款署:乾隆甲子仲春,御題。后附阴刻篆书“古香”、阳刻篆书“太朴”二闲章。

玛瑙桃形小水丞清,高3.5cm,口径2.4-3.2cm。清宫旧藏

水丞白玛瑙质,半透明,局部有红色。器作桃形,内空。器外装饰镂雕枝叶。此器运用巧做技法将料中的红色恰好置于桃尖上,生动逼真。此水丞匠意十分讨巧,玛瑙光莹润泽的材质与桃的造型相结合,仿佛传说中天上的仙桃落于书案,突出了仙寿的吉祥寓意。

蓝套绿玻璃螭纹水丞清乾隆,高3.9cm,口径3.3cm。清宫旧藏

水丞玻璃质,圆形,系吹制而成。通体以海蓝色玻璃为胎体,外套豆绿色玻璃花纹。腹部雕双螭,蜿蜒腾越,灵动矫健,有较强的立体感。外底中心阴刻单方框,内有双竖行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此水丞突破常规,以深色玻璃套浅色,取得了新鲜活泼的视觉效果。

文竹贴花方水丞清中期,高2.9cm,口径3.4cm,底径6cm。清宫旧藏

水丞作四方抹角马蹄式,凸口,方唇,平底。通体包镶文竹为饰,口边、足缘及转折棱线处均镶贴深色竹簧。器身每面中央饰变体几何纹样,抹角处过渡的四条窄面则于下部饰如意云头纹。此器形制乖巧可人,色泽淡雅,为同类制品中之佼佼者。

水晶凫式砚水壶清,高4.6cm,长12.5cm。清宫旧藏

砚水壶白色透明水晶质。运用圆雕、浮雕和镂雕工艺塑造凫鸟和灵芝造型。凫身中空,背部有开口,灵芝内凹。其造型寓多福多寿之意。

白玉螭纹璧形小插屏清,通高21.7cm,通宽15.8cm。清宫旧藏

屏白玉质,外方内圆形,饰三螭。屏配紫檀木座,前后饰阴刻的变形夔龙纹,阴线内填金。木座后面饰阴刻填金,隶书乾隆帝御制诗一首,末有“几暇怡情”、“得佳趣”两枚篆书闲章。诗文填金,以座衬屏,是插屏中难得的精品。

青玉山水图砚屏清,通高17.8cm,通宽21.7cm。清宫旧藏

屏青玉质。正面凸雕“渔樵耕读”的故事题材。背面屏心光素,饰回纹花边。碧玉仿木形式屏座。古人以玉象征君子之德,故此屏采用青玉之质正与所琢故事之旨相映合。

碧玉松鹤图砚屏清中期,高30.4cm,宽26.7cm,厚2.3cm。清宫旧藏

屏长方形,碧玉质,玉有浅绿及深色斑纹。屏面凸雕水畔石崖,崖下松树5株,鹤2只,又雕嫩竹、水草、万寿菊及灵芝等,上浮游云,下漫溪水。砚屏以“松鹤延年”为题,寓万寿长青之意。此屏碧玉色泽葱郁莹润,与画面意境相得益彰。

玛瑙花鸟纹小插屏清,长9.5cm,宽8.3cm,厚1cm。清宫旧藏

屏玛瑙质,长方片状。正面运用俏色技法利用原料上的白色巧加碾琢,山岩、梅花、凤鸟错落其间,衬以浅棕色的背景。背面阴刻隶书“御制探梅诗”,末署“臣琦善敬书”并阴刻篆书“臣”、“琦善”两印。清代插屏用料一般多为白玉、青玉和碧玉,玛瑙料甚罕见。

紫檀木雕松竹梅纹书式盒清乾隆,高5.3cm,长19.5cm,宽14.8cm。清宫旧藏

盒为紫檀木质,书本样式,并施以雕刻。雕刻技法为镂雕和深雕相结合。地子为深雕的疖疤横生的树干,树干上再镂雕苍松、秀竹、灵芝等,构图得当,层次分明,意境清雅。此件作品刀法细腻深峻,平刀、圆刀融合互见,逼真地表现了物体的自然特性,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盒内置册页《董诰书》。

文竹嵌玉炕几式文具盒清中期,通高28.5cm,长30.1cm,宽13.2cm。清宫旧藏

此组文具盒炕几式,高低二级错落有致。通体包镶文竹,又嵌玉书签、青玉蟠螭等饰件。工艺精益求精,造型多变而具装饰意味,极好地展现了文竹工艺独到的美感。

文竹八宝嵌竹丝四瓣盒清中期,通高4.4cm,口径9.2cm。清宫旧藏

盒作四花瓣形,通体包镶文竹为饰,外壁立面贴饰细密的横向竹丝,排列整齐均匀。竹丝色泽纹理有自然的深浅变化,从而获得了独特的装饰效果。盖面在竹丝层上又粘贴深色竹簧的八宝纹,深化了吉祥寓意,并丰富了整体美感,是点睛之笔。

竹雕葫芦式盒清,高6cm,长16.9cm,宽10.5cm。清宫旧藏

盒以竹根雕作葫芦式,盒身藤萝的牵缠、叶片的翻卷及虫蚀之痕、葫芦的位置等都经过悉心设计,不仅寓意吉祥,而且形态逼真,富于装饰意味。葫芦自古有多子多福的寓意,常见于明清工艺题材。此盒既可储册页,又可为陈设,是清代文玩中的优秀作品。

“懋勤殿”款龙纹印色盒清嘉庆,通高7.7cm,口径22.5cm,足径14.5cm。清宫旧藏

印盒扁圆形,盖面及器壁淡描青花祥云纹为地,上绘两条金彩五爪行龙飞腾于云海之间。盒盖面正中金彩方框内书“懋勤殿”金彩三字。底足内施白釉,署青花篆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款。此印盒为当时懋勤殿内所陈设的御用文具,至今盒内还残存有当时用过的朱砂印泥。

画珐琅花鸟纹印色盒清乾隆,高2.5cm,口径4.8cm,足径2.6cm。清宫旧藏

盒圆形,子母口,盖隆起,圈足。盖面作八瓣形开光,其内彩绘花鸟图,一枝蔷薇花朵簇生枝头,两只绶带鸟站立其上,顾盼对鸣。盖、盒立壁分别环饰朵花一周。足底中心蓝色双方框内书“乾隆年制”双竖行楷书款。此盒顶面虽小,却绘出工笔画般的景物,用笔精准,色彩渲染清朗,当为宫内造办处的高手绘制。

天然木蟹式印泥盒清,通高3.9cm,最宽10cm。清宫旧藏

盒以天然木根略加裁剪雕刻制成螃蟹式。其背部粗糙,腹底光润,口眼清晰可辨,四足参差,螯举横挡,并保留半环形木枝,使蟹足置于其上,盒体安放稳定,设计十分巧妙。蟹背甲掀起即为盒盖,出人意料。盒内壁髹金漆,可用以盛装印泥。此盒貌似不事雕琢,实则匠心别具,是一件极为奇巧的文房玩物。

鱼鳔带架戟磬清,高28.3cm,宽23.1cm。清宫旧藏

带架戟磬两件似为一对。此件结构、纹饰与另件相近,惟磬身装饰为双螭捧寿纹,下部镂雕蝙蝠绶带,亦寓“福寿”之意。使用鱼鳔制作的大型文房陈设比较少见,而如此精美的两件带架戟磬则更加珍贵了。

粉彩雕镶荷叶香橼盘清乾隆,高3.8cm,长15.7cm,宽10.5cm。清宫旧藏

盘呈荷叶形,叶面翻卷起伏,叶梗从叶后过枝而上,叶面边缘处贴塑含苞待放的花苞与莲实,莲籽可以在莲蓬中自由活动,器底粘有田螺和菱角形的足。底书“乾隆年制”青花四字篆书款。此器造型、釉色均刻意摹仿自然界中的实物,显示出当时粉彩象生瓷器高超的工艺水平。

掐丝珐琅书卷式小几清,高2cm,长40cm,宽16.2cm。清宫旧藏

小几为置于书案上的小型陈设,增添了案上的空间层次。此几小巧玲珑,虽为铜胎但造型却显轻盈,修饰地色沉着,花纹规整,不求纹彩耀目抢眼,但富贵雅丽之气自足。

青玉万松山房图山子清中期,高20.6cm,长28cm,底宽4.6cm。清宫旧藏

山子青玉质,作重叠山峦形,山岩间琢棵棵巨松挺立。山子正面飘浮于山腰的云纹上,琢隶书御题《万松山房诗》。清代玉山较多,图饰多取自然景色,如仙人游、文友聚会山林、松下鹿鹤、山水楼阁等等,且碾琢精致,画意盎然。陈设于文房中,读书小憩时观之娱目赏心。

紫檀嵌玉云头式如意清,长19.8cm,首宽3.2cm。清宫旧藏

如意紫檀质,光洁圆滑,首部灵芝式,中嵌玉饰一块,砣出浅浮雕灵芝纹,尾端嵌青白玉饰。如意配蓝色丝穗及珊瑚珠。此如意虽只首、尾两镶,但形制设计显然来自清乾隆朝以后流行的三镶如意之影响。

-END-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