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展时间:年4月23-24日
预展地点:宜兴陶都半岛酒店三楼宴会厅A
(宜兴市解放东路号)
拍卖时间:年4月25日13:30
宜兴陶都半岛酒店三楼宴会厅B、C
1.乐哉淘陶4月25日下午13:00
(lot-)
2.汲古涵新4月25日下午13:00
(lot-)
Lot
清中晚期曼生款紫泥却月壶
容量:ml
尺寸:W17cm×H12cm
无底价
半月式,胎呈深褐色,器表光滑。弧形扁体,直身,仿汉代瓦当。流略弯,三湾流。嵌盖位置较小,在半瓦当器体上部中心,半弧形盖钮,正面沿平整,盖面亦呈弧形与身筒形成一体。壶身一面有铭刻“泉清火活”另一面刻“曼生”。
Lot
清晚期宝蓝釉微形花盆杂件一组
尺寸不一
无底价
宝蓝釉,也叫霁蓝、祭蓝。创烧于元代景德镇窑,明代宣德年间与祭红、甜白并列为当时颜色釉的上品。霁蓝跟祭红一样,属于高温失透釉,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生坯上挂釉,入窑经℃——℃的高温一次烧成,成色稳定。康熙时宝石蓝釉釉面有桔皮棕眼和气泡,分布比较均匀。也有的釉面出现垂流状。康熙和雍正年间的霁蓝釉都是仿明代宣德的品种,以盘、碗为仿制品。乾隆前期与康、雍差不多。而后期却更精致了。而清朝后期霁蓝很少,且都釉面不够均匀。
Lot
清晚期无款蓝釉赏瓶
尺寸:W9cm×H18cm
RMB
,-10,
蓝釉是瓷器釉色名。传统蓝釉,以天然钴土矿为着色剂,除含氧化钴外,还含有氧化铁和氧化锰。蓝釉最早见于唐三彩中。但这时还是低温蓝釉,只有绮丽之感,缺乏沉着色调。高温蓝釉的出现是在元代。入明以后,特别是在宣德时,蓝釉器物多而质美,被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至清康熙时,更出现洒蓝釉、天蓝等多种新品种。
Lot
清晚期老贡局款朱泥线瓢壶
容量:ml
尺寸:W13cm×H8cm
钤印:老贡局
RMB:10,-12,
线瓢,亦称芭乐壶,属水平式五型壶当中一式。此壶高身鼓腹,剑流膨盖,利于发茶气;泥色朱红,胎质温润,窑温高足,壶体小且制作精巧,实为功夫茶道首选佳器。
Lot
清晚期昌记款朱泥梨形壶
容量:70ml
尺寸:W8cm×H5cm
钤印:天上白玉京孟臣
水平
昌记
RMB:10,-12,
此壶壶身丰硕,呈梨形式,线条上敛下鼓,饱满圆润,平底微捺。壶流与壶把制作浓纤合度,抑扬规整。整器做工精致,相对稀有,是实用性与观赏性兼得的佳作。昌记,晚清朱泥壶名店。
Lot
清晚期贡局款朱泥扁灯壶
容量:ml
尺寸:W11cm×H5.5cm
钤印:贡局
RMB:12,-15,
“贡局”,是清末外销泰国的宜兴紫砂壶上常见的款识,晚清外销泰国的款式,基本为光素简洁造型,然而做工精巧,比例得当,大多数出自当时优秀的紫砂艺人制作,是宜陶又一珍品。受闽、潮功夫茶的影响,朱泥小壶在南洋新、马、泰盛行。
Lot
清晚期君德款朱泥君德壶
容量:ml
尺寸:W12cm×H6cm
款识:君德
RMB:12,-15,
此君德壶,胎泥深红,器表色泽温润,气韵儒雅。壶体敦厚宽容,造型雅致,弯流壶嘴,浑圆圈把趁势而出,线条流畅简练,协调有致,造工精雅讲究。壶流口、壶嘴、壶把上缘皆平而成一直线,在工夫茶俗中称之“三点金”,益显造工精细。
Lot
清中期诗句孟臣款朱泥梨形壶
容量:ml
尺寸:W11.5cm×H6cm
钤印:瓦缶胜金玉孟臣
RMB:18,-20,
梨形壶为清乾隆时期流行的壶式,多以朱泥为之,紫砂器少见。此梨形壶以朱泥为胎,胎质尤佳,壶体鼓腹饱满,丰润硕美。环把外圆内平,盖顶扁珠钮。全器比例协调,截盖与壶身完美相接,过渡圆融,保持优美流畅的器形线条,浑然大气。“瓦缶胜金玉”。此句原为“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出自清代作家朱柏庐的《朱子家训》。
Lot
清中晚期诗句孟臣款朱泥梨形壶
容量:ml
尺寸:W11cm×H6.5cm
钤印:明月出天山孟臣
RMB:20,-22,
此壶壶身丰硕,呈梨形式,线条上敛下鼓,饱满圆润。壶流与壶把制作浓纤合度,抑扬规整。整器做工精致,壶体适中,是实用性与观赏性兼得的佳作。
Lot
清中期士英款紫泥半月壶
容量:ml
尺寸:W13cm×H6cm
钤印:行吟于月下士英
RMB:20,-22,
此壶胎质细致,细砂隐现,壶身色泽光亮照人,气韵温和。壶腹圆润。壶嘴的斜度微妙,曲折含劲,流嘴前引欲昂,出水爽利,壶把圆曲坚实。乃收藏之佳品。
Lot
清中期诗句逸公款朱泥平盖圆壶
容量:ml
尺寸:W11cm×H6cm
钤印:明月三人太白杯逸公制
RMB::20,-22,
此朱泥壶胎质细腻,壶面光洁,颜色丰盈自然。壶体饱满大度,直流胥出与细圈把,衬托壶身之海量。口盖为压盖,极为吻合,小圆珠钮,有明显的明代遗风。
Lot
民国吴云根制紫泥鱼化龙壶
容量:ml
尺寸:W20cm×H11cm
钤印:云根
参阅:《紫砂名品·*正雄珍藏古今名壶特展》页,图;国立历史博物馆出版社。
RMB:20,-25,
鱼化龙壶,其寓意鱼跃龙门而深受欢迎,为经典的紫砂茗壶造型。壶身通体作海水波浪云纹,壶身两侧各塑一鱼一龙浅浮雕,神韵灵动,栩栩如生。壶盖也有一活动龙首耸出云端,龙舌伸缩吐注,妙趣横生。配以龙尾执把,浑然一体。吴云根(-),又名吴芝莱。14岁向汪春荣(生义)学习制陶技艺,与汪宝根、朱可心为师兄弟。年,由江苏宜兴利用陶器公司介绍,去山西省平定县平民陶器工厂任技师,历时三年,此间不仅传授紫砂陶的成型技术,还利用炭釉炉试验烧成的炉钓紫砂彩釉陶,为近代著名“七老”之一。
Lot
民国吴云根制紫泥双线莲子壶
容量:ml
尺寸:W17.5cm×H9cm
钤印:阳羡吴制
云根
RMB:25,-30,
紫泥为胎,器形工整,雍容大方。该壶底为盘状,扁圆鼓身,壶身双线,饱满有力。凹肩,短颈,口盖子母线,虚盖相配;一弯嘴,圆把。吴云根(-年),又名吴芝莱。年生于宜兴和桥,14岁拜汪升义(汪生义)为师。成为著名的“紫砂七大名艺人”之一。为当今紫砂艺术界培养出了如高海庚、汪寅仙、吕尧臣以及葛明仙、何挺初、范洪泉等极有影响的紫砂艺术大师和名家。
Lot
民国程(陈)寿珍制紫泥捂灰仿古壶
容量:ml
尺寸:W19cm×H9cm
钤印:八十二老人作此茗壶巴拿马和国货物品展览会曾得优奖
寿珍
真记
寿珍
参阅:《宜兴紫砂陶艺》第页,图95,南天书局有限公司,年1月。
《宜陶之旅》第页,李佑任陶艺公司出版,年6月1日。
RMB:30,-35,
紫泥捂灰,口盖厚唇,短颈溜肩,扁身挺腹,平底内圈足;弯流胥出,鋬环把敞阔,壶盖隆起,中竖扁珠钮。仿古壶为程寿珍代表作之一,可谓集历代光素器精华之大成。程寿珍(-),号冰心道人,师承其养父邵友庭,擅长制作掇球、仿鼓壶、汉扁三式,又以“掇球壶”最负盛名。其掇球壶于年在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和芝加哥博览会得金奖,名重一时。
Lot
民国程(陈)寿珍制艺古斋款紫泥圆瓢壶
容量:ml
尺寸:W16cm×H8cm
钤印:艺古斋
寿珍
RMB:35,-40,
整器温润大方,圆形线条分外凸显流畅之美,一弯流,耳形飞把鋬,线条与壶体相贯通,穹盖上以大桥钮,提拿自如,盖缘与壶口相合,均为饱满凸起线。通体观之,泥色沉静,诗情画意,切茶切壶,工美得宜。程寿珍(-),号冰心道人,师承其养父邵友庭,擅长制作掇球、仿鼓壶、汉扁三式,又以“掇球壶”最负盛名。其掇球壶于年在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和芝加哥博览会得金奖,名重一时。
Lot
民国朱可心制紫泥双线竹鼓壶
容量:ml
尺寸:W19cm×H10cm
钤印:可心
可心
RMB:60,-80,
在以竹为题材的紫砂作品中,双线竹鼓壶是最经典的造形之一。该壶砂质温润,线条饱满有力,一弯嘴,圆把,桥梁纽,均塑以竹节,盖上贴饰竹叶,竹节刚劲挺拔,竹叶俊秀飘逸。此壶以竹节为型塑造而成,用线条作为壶身的装饰,表达出秀逸,刚柔相济,丰满厚实的气韵。朱可心(-):原名朱凯长,自取可心为名,宜兴蜀山人。七大老艺人之一。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紫砂壶制作大师、著名陶瓷艺人、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其代表作有:《报春壶》、《松鼠葡萄壶》、《云龙壶》、《松竹梅三友壶》、《一节竹段壶》、《五头劲松茶具》等,其作品构思奇特、配色巧妙、气势磅礴、做工精细。汪寅仙、王小龙、潘春芳、曹婉芬、许成权等国家级工艺师均拜于朱可心门下
Lot
清晚期芝亭款段泥扁圆壶
容量:ml
尺寸:W17cm×H5cm
钤印:芝亭
著录:《明清宜兴窑器之美—紫泥藏珍》第页,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8年11月1日。
参阅:《紫砂印象—浙江民间紫砂精品集》第页,西泠印社出版社,年11月。
RMB:60,-80,
壶身作扁柱形,嵌盖、柱钮、直流、圆把,壶身刻字“延年益寿白氏作”。全器适度严谨,规矩挺括,简洁之中体现了敦厚、浑朴、融圆的意境。芝亭,清末紫砂陶人,常与东溪合作,由芝亭造壶,东溪铭刻。
Lot
清早期王在朝制紫泥如意汉方壶
容量:ml
尺寸:W17cm×H15cm
钤印:王在朝制
RMB:60,-80,
壶呈抽角方体,四方沿口,矮颈,颈下渐硕,平底,四角边足。一侧出抽角方体方嘴,另一侧出抽角方体月牙状柄,盖钮为环亭状顶,壶体下半部凸饰如意云纹。底钤“王在朝”款。此壶采用精选紫砂泥制作,紫中透红,色泽细润,经多年摩挲沃养,端庄秀雅。紫砂壶在清代日益受到重视。清宫内务府的档案中,有不少皇帝指定烧造宜兴壶的记载,器物造型,比以前更丰富全面,在传统基础上,乾隆时期各式器形高、瘦、矮、胖,各呈其貌,这抽角形器就非常流行。
Lot
清中期邵大亨制紫泥掇球壶
容量:ml
尺寸:W17cm×H12cm
钤印:大亨
RMB
0,-,
掇球壶式是邵大亨所制光素器的代表作之一,器形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泥色温润,宛如紫玉。盖内有款“大亨”,印似瓜子,特征明确,须足珍贵。邵大亨是陈鸣远之后,在紫砂技艺上达到高峰的又一人物,后人以其作品为楷模,临摹仿制,代不乏人,一直沿袭至今。大亨传世真品凤毛麟角,近代紫砂泰斗顾景舟对其推祟备至。细观其作,可发现他做壶贯用深紫泥,即宜兴陶人所称“邵家泥”。他的壶身打坯,从壶底到口沿,一气呵成。所制之壶,触摸舒润,手感极佳。邵大亨制壶,造型练洁质朴,一洗之前的繁缛习气。观此壶,可证前人所言不虚。
Lot
清早期诗句逸公款朱泥平盖莲子壶
容量:ml
尺寸:W12cm×H8cm
款识:丁酉仲秋逸公
RMB:,-,
平盖莲子壶,亦称宫灯壶式,圆圈足,高颈,双层平盖,高珠钮,三弯流,大圈把,气韵壮硕轩昂。清早期的茗壶,其造型气度浑厚,比例协调,不附加装饰,仅以器形身线的变化或开光加强装饰效果,泥质颗粒隐现,崇尚“不务妍媚而朴雅坚粟”。
Lot
清早期茂臣款朱泥扁圆壶
容量:ml
尺寸:W15cm×H7cm
钤印:壬辰仲秋茂臣
RMB:,-,
壶身扁圆,器型饱满圆润,底设圈足。壶流三弯式,圈把秀巧,宛若美人纤纤玉手。此壶泥色朱*,胎质细密,雅艳动人,整器做工精致,是实用性与观赏性兼得的佳作。
Lot
清晚期玉成窑胡公寿刻紫泥圆珠壶
容量:ml
尺寸:W16.5cm×H9cm
题识:记事有珠壶公相呼公寿
RMB:,-,
此壶呈玉成窑独有的烧制氛围,发色沉稳而不张扬。玉成窑制器多文人玩味之物,传世不多,件件雅趣,其汇集文士以参与创作,诸如任伯年、徐三庚、胡公寿、梅调鼎等,所刻词句切器、切茶,隽永秀丽,美不胜收。观此壶,壶体饱满呈扁圆珠状,有如珠似玉般的光润效果。无颈,嵌入式口盖,最大程度保持了壶身整体形象的完美。壶盖钮形似瓜蒂,为点睛之处,转至不同角度而曲线变化丰富,增添了文雅之味。壶面镌刻“记事有珠壶公相呼。公寿。”应为胡公寿所刻,颇具文墨之美,实为清代文人壶的“代表佳作”。胡公寿(年—6年),初名远,号瘦鹤、小樵,别号横云山民,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清末书画家。其书法出入于平原、北海间,独具体势。诗宗少陵,清健遵练。为海上画派代表画家之一。传世作品有《桂树图》、《香满蒲塘图》等。
Lot
清晚期胡小山制段泥井栏壶
容量:ml
尺寸:W16cm×H7cm
钤印:胡小山造
RMB:,-,
此品胎质细腻,工于巧,精于正,各比例匀称,恰到好处,壶把的圈耳圆中带方,与壶身气势相衬,富有张力,短弯流鼓起,略有神气,平底贴地,更添加器物的定静之美,底正中钤印“胡小山造”方印,印文清晰。从此件胡小山传器来看,质、工、形、款均散发着浓郁的文人气息,耐细细品赏,娓娓道来。胡小山,不见史载,应为道光左右宜兴紫砂艺人,从其传器来看,多与文人雅士合作制砂壶。
Lot
明末无款紫泥海棠壶
容量:ml
尺寸:W15cm×H5.5cm
RMB:,-,
该器为海棠合欢壶,壶身壶盖设计有心,加入海棠花的元素,使得传统的合欢壶看起来更加精妙,盖面和壶底海棠花的造型相呼应,十分讨喜。壶体上半部与下半部合为一器,故称合欢壶,泥料方面选用调砂工艺,实质是改变泥的质感和肌理感,增强泥料的可塑性以及紫砂壶的透气性,使得该器更具收藏价值。紫砂壶入明即高古,能入明的很少,又雅致又合用的少之又少。本壶体小胎薄工精,盈盈一握,趁手好泡,以海棠入壶至雅,弥足珍贵。观古引诗为证:乐史《杨太真外传》:“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真-太真即杨贵妃。成语“海棠春睡”的出处,用以比喻女子娇美。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李清照《如梦令》:“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Lot
清乾隆汉珍款紫泥狮钮珐琅彩漆金大圆珠壶
容量:3ml
尺寸:W29cm×H23cm
钤印:汉珍
RMB:,-,
紫泥材质精炼,色泽温润。身筒、壶流、壶把皆圆浑无隅,整体比例得当,气韵饱满。盖上设太狮少狮,壶身上绘凤凰牡丹,并以珐琅彩漆金装饰,灵活生动,在光素的壶身上起到了画龙点睛之妙。如此高难度的制作,却能举重若轻,实属不易,不愧一代良工佳作壶盖内钤“汉珍”长方形印款,应是雍乾时期良匠之名,传世品极少见。此壶具朴素、精纯、高雅之风,工、型、料得以完美统一,实为一件可赏可玩的年份佳器。
Lot
清乾隆荆溪华凤翔制紫泥满彩大汉方壶(附底座)
容量:3ml
尺寸:W24cm×H26cm
钤印:荆溪华凤翔制
RMB:,-,
此壶方形壶体,把圈长硕,盖顶桥钮,为典型汉方壶式。壶外壁通体满挂仿绿松石釉,釉质肥厚,釉色淡雅,并加墨彩勾绘仿造天然绿松石特征,为乾隆朝以瓷仿他物的象生瓷特殊品种,甚是逼真。华凤翔(-)清康熙至雍正年间人,善仿古,所制壶精雅而不失古朴风味,兼长紫砂炉均,所制仿汉方壶精美绝佳。款识多以方章「荆溪华凤翔制」落之。
Lot
清乾隆无款紫泥螭龙扁灯壶
容量:ml
尺寸:W16cm×H5cm
RMB
0,-,
壶作扁灯式,广口压盖、二弯流、鋬螭龙钮、肩足叠圈,泥料细密。整体比例均衡协调,做工周正精湛。此器既圆又扁,成型难度较大。由做工、胎土、式度等推断,应属盛清时期佳作。
Lot
清早期无款紫泥狮钮贴花高灯壶
容量:ml
尺寸:W19cm×H13cm
RMB:30,-50,
此壶器型敦厚,器身上收下敛,型制饱满,圈足。以段泥贴花为点缀,壶身模印螭龙纹,做工精细。壶盖以昂首坐狮为钮,生动而得趣。整体造型自然别致,大方而典雅,厚重不失灵巧。
Lot
清乾隆邵文元制紫泥粉彩蟾钮圆竹壶
容量:ml
尺寸:W16.5cm×H9.5cm
钤印:邵文元制
邵文元
RMB:45,-50,
壶以竹为题,平底平盖圆身,中段束一竹节,配以三弯竹节流与把。盖钮作一蟾蜍,造型得趣生动,全壶以花卉蝴蝶粉彩做装饰,配得自然而美妙,相当讨喜。
Lot
清乾隆孙天元制紫泥粉彩宫灯壶
容量:1ml
尺寸:W22cm×H15cm
钤印:孙天元制
RMB:30,-50,
此壶紫泥为胎,皮壳丰润,颗粒明显,器型稳重大方,三弯流、圈把、鼓腹、珠钮挺拔别致,工艺修饰精到。在壶身饰以粉彩点缀,身筒两侧描绘粉彩山水图式,画工简洁明快,色彩淡雅秀丽,品味稚拙质朴,为清乾隆至道光年间特有的加彩装饰工艺。此器在已经烧成的成品上再施釉入窑二次烧成,有明显瓷上粉彩风格。实为典型清中期佳器。
Lot
清中期壶痴款紫泥印包壶
容量:ml
尺寸:W18cm×H9cm
钤印:壶痴
RMB:35,-40,
壶体呈方形,包袱内的印玺或印盒轮廓分明,形制规正,包袱褶皱自然,方嵌盖与壶严丝合缝,包袱结为钮,处理恰到好处。长方形飞把、方形弯流,显得刚劲有力,既体现了印玺作为“权力”象征之刚,也反衬了包袱之柔,可谓刚柔相济,堪称精品。
Lot
清中晚期彭年仿古款紫泥井栏壶
容量:ml
尺寸:W16cm×H18cm
钤印:彭年仿古
RMB:30,-35,
井栏壶式属“曼生壶”经典壶式,多得当时文人雅士之青睐。此壶泥色紫润,端凝古穆,黯砂莹莹,泥质坚紧,造型身若井栏,一弯流胥出,圈把,压盖,圈钮,整器圆润中透出古朴之韵。壶底钤“彭年仿古”四字篆书印。整器简洁凝练,气韵生动,绝妙地表现出了千年古井的朴拙意韵,壶身铭刻”石亦可人少山”。
Lot
民国玉屏刻铁画轩制段泥特大水洗(原共箱)
尺寸:W32cm×H7cm
RMB:25,-30,
该紫砂水洗极具美感,淳朴大方,制作工艺精湛,使泥,形,技,神,气,态达到内涵与神韵的高度和谐,尤因其尺寸硕大,诚为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戴国宝(1-),字玉屏,著名紫砂店号“铁画轩”创办人,紫砂陶艺人。艺名“玉道人”,“玉屏道人”,“仿雪”、“铁画轩主人”。
Lot
清中期无款白泥蓝釉回纹圆盆
尺寸:W30cm×H16cm
RMB:20,-25,
此器为白泥制,器身精美,盆身上下塑回形纹,通体施蓝釉,蓝釉最早见于唐三彩,宋代钧窑以天蓝釉为主色调,元代景德镇烧成了高温蓝釉瓷、明清时又烧成了霁蓝、洒蓝、天蓝孔雀蓝等蓝色釉瓷。高温蓝釉的出现是在元代。入明以后,特别是在宣德时,蓝釉器物多而质美,被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至清康熙时,更出现洒蓝釉、天蓝等多种新品种。
Lot
清早期无款紫泥六方铺砂宫灯壶(木盖)
容量:ml
尺寸:W19cm
无底价
紫泥为胎,呈深栗色,珠粒明现。壶呈六方形,造型挺拔,线面清爽,棱角分明。六棱流直而上翘,整器砂质精美,其中隐现白色星点,浑然天成。
Lot
清晚期金士恒制紫泥五铢壶
容量:50ml
尺寸:W8.5cm×H4.5cm
钤印:墨壶
士恒
无底价
此壶构思、设计奇巧,胎泥呈铜栗式,取古代钱币的“五铢”之上半为壶的整体造型,流、把、盖都处理恰当、协调,而壶座正好设计成另一半的“五铢”,蓋面所刻篆文“五銖”二字,两者合为一体即成了完整的五铢古钱。五铢钱是一种方孔圆钱,制作精细,以铜铸造,又称中国古铜币。金士恒,活跃在清光绪间的紫砂名工,生卒不详。光绪四年应邀赴日,传授紫砂技艺,并同当地文人雅士切磋交流。是公认的将宜兴紫砂技艺向海外传播的第一人。
Lot
清晚期昌记款朱泥梨形壶
容量
0ml
尺寸:W10cm×H6cm
钤印:三人太白杯孟臣
水平
昌记
RMB:10,-12,
此壶一气呵成作梨式,壶体红而不媚,意态可人。壶身扁而不塌,身浅且口阔,三弯壶流与壶口高度持平,倾汤出水顺畅。圈把秀巧,柄内平外圆,握持平稳,壶底精刻“三人太白杯孟臣”刀工极精,确非高手莫能为之。
Lot
清晚期贡局款九龄制朱泥水平壶
容量:ml
尺寸:W12.5cm×H7cm
钤印:贡局
九龄
RMB:10,-12,
此壶精巧可爱,为朱泥中的珍品。器形浑圆饱满,容止端雅,泥色朱红微嫣,泥料具绵密柔滑之砂感,迷人风韵令爱壶人神醉,十分讨喜。剑流嘴坚挺,出水流畅;壶环把纤纤,衔接壶身自然舒展。壶盖高高穹起,口盖留唇,严丝合缝;圆珠钮位于壶中心位置,点睛之笔,突显壶之精气;得此壶,以之冲茗,茶汤明亮活泼,乃茶艺高手不二之器。贡局,是清代宜兴紫砂壶上的款识。李景康、张虹编《阳羡砂壶图考》“贡局壶”条记载:“考林古度为冯本卿作《陶宝肖像歌》有‘荆溪陶正司陶复’之句,可知阳羡贡局已创于明代。细考传器,各色泥质俱备,壶底或刻字,或印,或只年号,或用‘贡局’二字,亦有仅用一‘局’字者。”清末外销泰国的宜兴紫砂壶上也常见“贡局”款识。
Lot
清晚期诗句选公款朱泥水平壶一对
容量:ml/ml
钤印:一枝花入上林春选公
水平
RMB:12,-15,
此壶为朱泥制成。窄圆肩,圆鼓腹,剑流,环形端把。圆形压盖,球形盖钮。通体光素。壶身形体饱满、浑圆如珠、光滑细致;壶嘴、壶把、壶钮与壶身搭配协调、比例匀称,壶嘴出水有力,壶把力度感强;各部衔接不见痕迹、光滑自然、浑然一体,流畅的线条强化了律动的视觉效果。
Lot
清晚期孟臣制款紫泥梨形壶一对(原共箱)
容量:ml
尺寸:W12cm×H6cm
钤印:孟臣制
孟臣制
RMB:20,-25,
梨形壶为清乾隆时期流行的壶式,多以朱泥为之,紫砂器少见。此梨形壶以紫泥为胎,胎质尤佳,壶体鼓腹饱满,丰润硕美。弯流,环把略大,外圆内平,执把平稳,盖顶扁珠钮。全器比例协调,截盖与壶身完美相接,过渡圆融,保持优美流畅的器形线条,浑然大气。
Lot
清乾隆王南林制朱泥调砂茶叶罐
尺寸:W15cm×H16cm
钤印:王南林制
RMB:15,-20,
罐形古朴,整体通红,泥中含有*熟料,颗粒点点,如星闪闪,是为赏玩皆宜的佳品。王南林,清代著名陶艺家,乾隆年间人.有《素身圆清壶》传世,号南林,家羽后身,即自诩为唐代茶圣陆羽的后裔,紫砂著名大师之一,善制茗壶等砂器。造型刻意仿古,以商、周、秦汉青铜器为蓝本,镌刻古雅精美,且件件结构匀称。
Lot
明末清初茶叶沫釉披肩茶叶罐
尺寸:W12cm×H15cm
RMB:20,-25,
茶叶罐小圆口,短直颈,批肩,腹部上丰下敛,浅圈足,修足考究,倒角圆润,犹如兽背。胎体绿*,珠光内敛。此罐,线条流畅,抚之细腻。乃是收藏之佳品。
Lot
民国支泉款紫泥太湖石提梁壶
容量:ml
尺寸:W13cm×H14cm
钤印:支泉
RMB:20,-22,
壶身浑圆,一弯流,提把作三叉式,提握手感极佳,太湖石状盖钮。此壶器型丰腴,式度妍雅。具有晚清遗韵,甚为清雅。赵松亭,清光绪年间宜兴紫砂名工,字支泉,宜兴人。工冶砂壶,工艺卓越。常与吴月亭、东溪等合作制壶,由松亭造壶,月亭、东溪等书刻。赵松亭曾为吴大澄制壶,壶盖钤“支泉”篆文方印,底钤“愙斋”篆文方章,“愙斋”为吴大澄之晚号。
Lot
民国石溪款段泥提梁石瓢壶
容量:ml
尺寸:W13cm×H13cm
钤印:南林监制
石溪
RMB:20,-22,
此提梁壶通体由段泥制成,砂质细腻光洁,端庄雅致,作三叉提梁式,拱状盖钮。壶身饱满,刻字遒劲有力。底呈三圆足,直流,是一把不可多得的佳器。
Lot
民国程(陈)寿珍制段泥石瓢壶
容量:ml
尺寸:W17.5cm×H8cm
钤印:冰心道人
寿珍
RMB:35,-40,
段泥材质,夹杂细沙,呈粉*色调。此壶线条柔和,全器浑朴古拙,壶身一面刻“清气若兰跂匋仿刻”,一面刻竹,下刀蓄势有力,刀刀到位。竹子所代表的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精神与此壶相得益彰,真真茶禅一味。程寿珍(~),自号冰心道人,清末宜兴名工,擅长制作仿古、掇球、汉扁三式壶,“形制古朴,不务妍媚”。作品曾于年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和芝加哥博览会得金奖,名重一时。
Lot
清中晚期程石泉制紫泥如意钮圆壶
容量:ml
尺寸:W16cm×H11cm
钤印:程石泉造
RMB:50,-60,
此器为紫泥制成,胎质细腻油润,壶身上收下敛,圈足。截盖隆起,桥钮,弯流环把。壶璧刻字遒劲有力。此器设计奇妙,工艺精绝,内外浑然一体,既得实用之效,又获观赏之美,诚为佳器。程石泉,清中期紫砂名家,生卒不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程石泉制笔筒。
Lot
清中晚期曼生刻紫泥桑扁壶
容量:ml
尺寸:W16cm×H5.5cm
RMB:60,-80,
紫泥为胎,泥色紫红,壶外表包浆明润古雅,亦见紫泥肌理质感之美,身筒作扁,平板盖单压敞口,直流坚挺短且粗,壶身一面铭刻诗文“千金一壶,曼生”,壶把卷曲作内平外圆修饰,器型罕见,造工精细,极具鉴赏价值与收藏价值。
Lot
清中晚期邵友兰制二泉刻白泥平盖宫灯壶
容量:ml
尺寸:W17cm×H11cm
钤印:友兰秘制
友兰
RMB:60,-80,
此件宫灯壶以白泥制成,泥质细而不腻,壶身作宫灯式,腹中起线,圆珠钮,剑流,圆弧把。壶面刻有诗文“天茶星守东井占之吉得茗饮二泉仿古”整器线条柔和,精工制作,器型端庄且气韵丰润唯美,给赏者以清新素雅之美。邵友兰,清嘉庆至咸丰年间宜兴制壶高手,道光年间曾为清宫制作贡品,与邵大亨等名家同时。
Lot
清乾隆无款紫泥龙印纹印泥盒
尺寸:W8cm×H3.5cm
参阅:《明清紫砂珍赏》图,页,西泠印社出版社。
RMB:65,-75,
此印泥盒,造型规整,典雅美观,工艺成熟。盒身圆润,子母口,盒盖浮雕一飞龙图案,气势威严、情态逼真、动作传神,毫无匠气之感。盒身四周光洁素雅,莹润亮泽,更显胎质之细腻。整体而言,该器制作工艺精湛,柔和美观,秀色宁静,格调不凡,整体观感令人赏心悦目,尽显高超的制作工艺,加之器型古朴,实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值得收藏。
Lot
清早期荆溪陈制款宜钧釉海浪纹笔搁
尺寸:W17cm×H4.5cm
钤印:荆溪陈制
RMB
0,-,
宜钧釉是明清时期宜兴窑模仿宋钧窑变工艺特点,生产的一种类似钧釉的低温釉陶,形制颇有御窑官器之风姿。整体器型以海浪为主题,便于使用者放置毛笔,施釉自然垂釉,极具趣味性。
Lot
清早期无款朱泥镂空贴花六方宫灯壶
容量:ml
尺寸:W15.5cm×H10cm
RMB:,-,
此高身六方壶,朱泥制,颇见匠心。以“镶身筒”成型法制作,其结构原理虽然简单,但成型难度比“拍身筒”的圆壶,有过之而无不及,方器只要有一个块面倾斜,在应力作用下,便会导致全器扭曲变形,气韵全失。所以镶身筒手法虽然宜兴陶手人人会做,但是要达到气势挺拔,力度贯彻,这就非凡工俗手所能及了。辅以镂空设计,极具观赏性。
Lot
清早期无款紫泥束竹壶
容量:ml
尺寸:W18cm×H10cm
RMB:,-,
壶呈椭圆形,紫泥细密而坚致,以十五根竹竿并拢为筒身,束腰,竹形三弯流上翘,双竹相绕做柄,嵌盖上一曲竹枝钮,制作看似随意而法度严谨,技艺高超,为清早期束竹壶精品。由于当时制作的工具较为简陋,仿生塑器难度大,因此出品较少,尤为罕见。
Lot
清乾隆成松柏戌款朱泥神灯壶
容量:ml
尺寸:W11.5cm×H6.5cm
钤印:成松柏戌
RMB:80,-,
朱泥胎质,油润可人,造型如瓮形,盖墙短平内斜,典型功法。清乾嘉人俞蛟《梦庵杂著·潮嘉风月记》曰:“壶出宜兴者最佳,圆体扁腹,弩嘴曲柄,大者可受半升许”,由此昔日茗泡功夫茶,对于茶器甄选,可有其心法。
Lot
清中期六如款朱泥调砂圆壶
容量:ml
尺寸:W9.5cm×H6cm
款识:古调诗吟山色里六如
RMB:,-,
此器朱泥制,造型秀美,精巧可爱,砂色纯正,胎质紧致。环把纤纤,弯流俊挺,腹部圆鼓,底部刻有:“古调诗吟山色里”展现了匠者高超的技艺。材质为朱泥调熟砂,略呈梨皮状,灿若星星,闪闪发亮。壶体为半球状,流朝上而撇,耳形把,圆珠钮带气孔。此壶小巧,胎薄工精,精神奕奕。内圈足,底楷书铭“古调诗吟山色里六如”,书法秀逸,反映出壶家的文化修养。
Lot
清中晚期阿曼陀室款春江鉴赏子冶石瓢壶
容量:ml
尺寸:W15cm×H8cm
钤印:阿曼陀室
RMB:,-,
石瓢的使用感极佳,经典实用款,器身稳重,骨肉亭匀,线条收势干净利落,直流、三角把构筑的空间感协调均衡,出水爽利,持握舒适。平盖压口,与壶身浑然一体,桥钮平滑,气韵贯通。壶身刻绘竹与竹叶,并镌刻“春江鉴赏”。此壶造型简洁,容量实用,应为当时文人订制器,值得收藏。阿曼陀室,为陈曼生房室名,在陈曼生自书的尺牍书页上,钤有“阿曼陀室”印章。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尝疑‘阿曼陀室’为曼生室名,而苦乏左证。去春因研究曼生书法,叶子次周出其尊甫所藏曼生墨迹尺牍十数通,牍尾赫然有‘阿曼陀室’印章,始知曩者所疑果获证实。或疑曼生去任(溧阳县宰)后,以‘阿曼陀室’印贻彭年,姑备一说。”。
Lot
清中晚期石楳摹古款用霖制印版方砖壶
容量:ml
尺寸:W15cm×H8.5cm
钤印:石楳摹古
用霖
RMB:,-,
制方器难于圆器,一是成型不易,再则直面较多,稍有瑕疵或变形便极易暴露,在价值上大打折扣。紫砂方器造型变化众多,古有“方非一式”之说。朱坚传世的砂器中仿古器尤为令人惊叹叫绝。这件朱石梅制“用霖”款凸雕隶书砖方壶就是其中一件。此器各附件皆以直线组成,立壁挺直,光洁无瑕,毫无变形之感。壶形体优美,工艺严谨,气韵生动,造型古朴,技法独特。壶把挺拔有力,整体壶身透露出豪爽、刚劲、正直的阳刚之气;折耳,比例准确,口盖紧密平整,块面挺括,线条利落,气势雄伟。壶身凸雕刻有五凤刻石(又名鲁孝王刻石)“五凤二年鲁卅四年六月四日成”十三字隶书,线条挺拔光洁,古意盎然,金石韵味浓厚。壶底钤有“石楳摹古”、壶把“用霖”款识。朱坚,字石梅,号鹤道人、楳道人等,斋名博雅斋,博雅居等。浙江绍兴人。活跃于清嘉庆道光年间。以精锡制成茗壶,作砂胎锡壶,为其首创。尤精铁笔,竹、石、铜靡不工。着有《壶史》一书。清蒋茞生《墨林今话续编》:“朱石梅坚,山阴人,工鉴赏,多巧思。沙胎锡壶,是其创制。着有《壶史》一册,嘉、道以来,名士题吟殆遍。”民国壶雅》续(《国学论衡》第四期):“朱石梅(坚)以壶锡名于时,间作砂壶,亦殊精雅。”用霖,清道光前后紫砂艺人,具体生平不详,但从传器来看,此人善制方器,工艺精湛。
Lot
清中晚期阿曼陀室款曼生刻朱泥方础壶
容量:ml
尺寸:W10.5cm×H5cm
钤印:阿曼陀室
彭年
RMB:,-,
此壶以朱泥为胎,砂质隐现。器身为四方形,盖、钮、把和底皆为四方形。壶壁刻铭:"外方内清明,吾与尔偕亨。曼生。"此壶铭既切壶,又切茶,还结合壶形抒怀人生。古人云:"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即处世为人,思虑要周到,行为要方正,内心则要像茶那般清醇蕴籍,澄澈明纯。行为方正是"外方","清明"即清楚明亮,对事理明白。所以要"外方内清明",我与你皆须如此。喻意做人的一个道理:让人们在饮茶品茗之间,得到情操品德、人格素养,以至人生信念的熏陶和培养,使紫砂茗壶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都得到升华。全器方正简洁,线条利落,端正挺刮,刚直遒劲,气势挺拔。苏州文物商店藏有一云蝠方壶。壶盖上装饰有蝙蝠、祥云的图案,壶身一面雕饰山水画,另一面有“外方内清明吾与尔偕享曼生”的铭文,可供参考。阿曼陀室,为陈曼生房室名,在陈曼生自书的尺牍书页上,钤有“阿曼陀室”印章。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尝疑‘阿曼陀室’为曼生室名,而苦乏左证。去春因研究曼生书法,叶子次周出其尊甫所藏曼生墨迹尺牍十数通,牍尾赫然有‘阿曼陀室’印章,始知曩者所疑果获证实。或疑曼生去任(溧阳县宰)后,以‘阿曼陀室’印贻彭年,姑备一说。”
Lot
清早期无款紫泥四方坦然壶
容量:ml
尺寸:W16cm×H10.5cm
RMB:,-,
壶身作四方,边角寓圆,四方盖鼓,截盖压于壶口之上,紧密平整。敦腹上沿势收敛,四角边足,短颈,方直流,耳状把,钮座上提,具有晚明早清特点。耳形壶鋬四方形线条与壶体、壶流线条相呼应,转折迂回之间,舒畅自由。流把以四方切体,轮廓分明,造型生动,整体造型比例协调,于稳健中见大气度。气韵刚正不迂,方圆融容,寓示君子进退有节,处世以方,藏锋不露,坦然大度。
Lot
清中期潘志茂制紫泥描金五寿壶
容量:ml
尺寸:W16cm×H10.5cm
钤印:志茂
RMB:,-,
壶式简练,体态壮硕,上肩与下足边角施以双线,两相呼应。壶身光素,壶体描金,一侧描有五个不同的“寿”,另一侧描有“竹炉山房”。平肩短颈,口盖出唇,盖面叠饰一层,中竖柱钮,直流置于腹上,曲鋬长弧,榫于身腹。盖内钤有“志茂”二字。潘志茂,阳羡人,生卒年不详,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紫砂艺人,能制各式雅器,曾与邵二泉等合作制壶,名重一时。
Lot
清早期无款紫泥合菊壶
容量:ml
尺寸:W18.5cm×H9cm
RMB:,-,
呈扁圆形筋纹式,短流,宽口,曲柄,平盖。壶盖与壶身相吻,以仰菊、覆菊上下相合而成,棱纹一气呵成,毫厘不爽,俨然一体,具有均衡的整饬美。有谓“上下印对,身盖齐同,分割精准,纹理清晰,深浅自如”,正是此式筋纹器结构形式的具体体现。观之此壶,颇得菊韵,菊蕾飘香,紫韵长流,淡雅舒神之效自壶传来,予人沁人心脾之感。宋人苏轼《赵昌寒菊》有“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之句,验诸此壶,庶几无愧
Lot
清早期无款双色松竹梅酒壶
容量:ml
尺寸:W18cm×H18cm
著录:《茶熟香温—尚古轩珍藏》第27页,古吴轩出版社。
RMB:,-,
酒壶以紫砂为胎,壶口以双唇相接,壶盖上隆,提钮作松枝造型,前后两端连于盖顶,松枝造型曲折遒劲,表现出松树顽强不屈之精神气魄,松枝部分以白泥粘贴施绘,更为醒目而富于装饰色彩,壶盖正面雕绘松枝,上接数簇圆形针叶,针叶雕琢清晰细致,以此与提钮造型相互烘托。下部壶身长颈,中部内凹,腹部圆鼓外突,底部外撇作圆形底座。壶身一侧于腹部作三弯式流嘴,其上仿作竹节造型,宛若竹竿主枝,流嘴根部外接细小竹枝嫩叶,雕绘于壶身腹部。酒壶外壁另侧接执把,以折枝梅花为题,枝干弯折柔丽,自颈部伸出经多道折转接入腹部,壶身颈部外壁于执把左右均绘白泥粘贴梅花图案,一侧仅露枝头,一侧花枝繁盛,布满颈部壁表,以此与上下两方松竹图案相互搭配,形成岁寒三友主题,使酒壶彰显文人高雅情趣,故此当为鉴藏家珍视。
Lot
清乾隆肆筵设席款朱泥小龙蛋壶
容量:ml
尺寸:W9.5cm×H7cm
钤印:肆筵设席
孟臣
著录:《朱泥宝记》p67,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
RMB:80,-,
清康熙吴梅鼎《阳羡茗壶赋》中述:“圆者如丸,体稍纵,为龙蛋。”相传龙蛋壶由明正德、嘉靖年间供春所创,为较早的古式壶型之一。由于其形体敦厚,讨巧可爱,广为后人所喜,历代制壶大家皆有制作。此件龙蛋壶稍作变体,以朱泥制成,器表包浆浑厚莹润极为讨喜。壶底钤“肆宴设席”四字。
Lot
清中期孟臣款朱泥秋水壶
容量:ml
尺寸:W11cm×H9cm
钤印:孟臣
秋水
RMB:60,-80,
此壶胎色纯正,胎体坚实,制作痕迹宛然可见。盖顶饰宝珠钮,圈把垂耳,流略弯,壶腹饱满,气度秀逸。卧足壶底,壶身刻“秋水”二字。“秋水”一词亦指清朗的气质,唐人杜甫《徐卿二子歌》:秋水为神玉为骨。宋人苏轼《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亦有:仙风入骨已凌云,秋水为文不受尘。
Lot
清中期葛明祥制宜钧釉铺首四方樽
尺寸:W22cm×H35cm
钤印:葛明祥制
RMB:30,-35,
宜兴窑以紫砂为知名,如此施釉器俗称“宜钧”,装饰美观,独树一帜。北京故宫博物院亦有多件收藏。“葛明祥”乃清代名家,作品以精雅著称,深受国内市场及邻国日本的喜爱。类似作品曾经在大坂市立美术馆举办的《清朝工艺之美》展览会中展出,作为宜兴窑的一个代表门类,可资比较。葛明祥,生卒年不详,宜兴丁山人,与弟葛源祥均善仿钧瓷翠毛蓝釉,底部有葛明祥或葛源祥印章款。
Lot5
明末月白釉六方折肩赏瓶
尺寸:W16cm×H47cm
RMB:30,-35,
此器表施白釉,因明代宜兴地区匠人仿宋代钧釉烧制而得名,流行于明晚至清早期,有天青、天蓝、芸豆、月白等品种之分,器物为六方形,六方折肩大瓶出现于雍正、乾隆时期,晚清仍十分流行。瓷器讲究一方顶十圆,六方器为泥片拼琢而成,器型又如此高大,对制作的工艺要求极高。通体施釉,釉面月白,釉层较厚,开片细密,装饰效果极佳。
Lot
清乾隆无款古渡抽角长方盆
尺寸:W17cm×H6cm
RMB:15,-20,
古渡一说源于日本,起先将乾隆朝以前宜兴产的在日本的紫砂花盆称为古渡盆,进而将清中期及以前的工手泥料好的宜兴紫砂花盆称为古渡盆。日本现在卖东西的将老一点的东西统称古渡。国内对于古渡盆没有官方说法,有个俗成的认识:古渡盆指清中期及以前的泥料有时代特征,制作工艺具艺术感染力且后世基本无法模仿的宜兴紫砂花盆。
Lot
民国培矶氏刻段泥象耳四方樽
尺寸:W17cm×H15cm
RMB:15,-20,
此樽为方口,下身饱满。器璧精刻绘山水图,肩部两处各饰有立体的象首,庄严中略带诙谐。器身一面刻"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另一面精刻山水图,署款烟销日出不见人培矶氏刻。此器形体虽不大,而其气度则深厚雄健,仿佛大器。
Lot
民国任淦庭、谭耀坤合制四方盆
尺寸:W17cm×H18.5cm
RMB:10,-12,
四方形式,紫泥为胎,外粉泥浆,规整大度。直口宽沿,平底承犴门,底中开一圆孔。盆身四面分别刻绘文竹、诗文、花卉。造型敦厚,图文并茂。任淦庭(1.8-.12)又名干庭,字缶硕,号漱石、石溪、聋人、大聋、左民、左腕道人。江苏宜兴人,陶刻大家。在家排行老三,长兄淦坤,精于刻纸,二哥不幸早逝,四弟淦儒,是专工花鸟人物。谭耀坤,宜兴紫砂著名老艺人。
Lot
清中期鲍氏明亮款宜钧釉鼓钉铺首缸
容量:ml
尺寸:W68cm×H38cm
钤印:鲍氏明亮
RMB:10,-12,
器型似鼓式,鼓腹沿势下敛,口沿外撇肥厚,颈部饰以一圈鼓钉,沿下叠层,腹部通体施宜兴钧釉,发色鲜亮,流淌自然。明代後期,宜兴烧造宜钧最为成功者为欧子明,世称欧窑器。宜钧胎有白泥、紫砂两种。釉料中加入含磷的石灰窑窑汗作熔剂使釉层带有乳浊感。釉色以天青、天蓝、灰蓝、云豆为主,间有月白、葡萄紫等。
Lot
明治时期来凤造唐木提手土器式银瓶
重量
尺寸:W13cm×H14cm
钤印:来凤
RMB:30,-35,
来凤,明治期知名金工匠师,所做心经宝珠形汤沸为市场公认此式之最佳作品。此器制作规整,提把巧作硬木断热制法,阻断热源向上传递,乃明治期高档银器惯用巧技,壶底来凤款说明名家来历,老原供箱配置,乃收藏古银瓶极佳首选。
Lot
大正时期纯银藤把刻花银瓶
重量
尺寸:W13cm×H14cm
RMB:20,-22,
此器为纯银制,瓶身饱满并刻有花卉图案,精妙绝伦,搭配藤把,让人感觉更加韵味十足,是一件值得自用、收藏的佳器。
Lot
名越昌晴造八代文袋形铁瓶(原共箱)
尺寸:W17cm×H23cm
RMB:20,-22,
江户时代釜师,名越家第十代,名为昌晴,通称弥五郎。名越昌晴旧姓小幡仁之助,是8代名越昌孝的门人,9代昌芳的女婿。由于9代膝下无子,只有一女,便由女婿昌晴继承为10代,成为幕府的御用釜师,受封大日本釜师长。明治44年(年)逝世,终年81岁。此器为袋形,壶身铸有家徽纹,韵味十足却不失大气。长湾流,双层铜盖,弓形把整体线条流畅,堪为收藏佳品。
Lot
明治时期名越昌晴造阿弥陀形铁瓶(原共箱)
尺寸:W12cm×H16cm
RMB:15,-20,
江户晚明治初的名越昌晴作品以其特有的唐铜蚀空袋铉,唐铜盎盖,特殊壶流与浅圆底作为当时茶人津津乐道的优秀茶瓶。东京地区在江户末期,釜师名越弥五郎始作铁瓶,特别是十代昌晴受封大日本釜师长。此器身肌理均匀,弧面提梁,铜质壶盖盖表呈古铜色,韵味十足,镂空摘钮与梅花形摘座为铜质,流嘴为平肌底效果,弧线优雅,水径通畅,出水丰富流畅。此器造型端庄,为名越昌晴经典作品之一,保存完整,具有很好的收藏与欣赏价值。
Lot
明治时期名越昌晴造阿弥陀形铁瓶
尺寸:W14cm×H17cm
钤印:名越昌晴造
RMB:15,-20,
江户晚明治初的名越昌晴作品以其特有的唐铜蚀空袋铉,唐铜盎盖,特殊壶流与浅圆底作为当时茶人津津乐道的优秀茶瓶。东京地区在江户末期,釜师名越弥五郎始作铁瓶,特别是十代昌晴受封大日本釜师长。此器身肌理均匀,弧面提梁,铜质壶盖盖表呈古铜色,韵味十足,镂空摘钮与梅花形摘座为铜质,流嘴为平肌底效果,弧线优雅,水径通畅,出水丰富流畅。此器造型端庄,为名越昌晴经典作品之一,保存完整,具有很好的收藏与欣赏价值。
Lot
明治时期金谷五郎三郎造鎚目绯铜包银精品大建水
尺寸:W15cm×H10cm
钤印:五郎三造
RMB:10,-12,
金谷五郎三郎在江户时期始称金屋,明治时期改为金谷,安土桃山时期著名世代家族金工,其第一代侍奉丰臣秀吉,第二代侍奉德川家康,以着色技艺闻名于世,被称为“五郎三郎”。
Lot
清中晚期诗句孟臣款朱泥梨形壶
容量:ml
尺寸:W11.5cm×H6.5cm
钤印:明月松间造孟臣制
RMB:10,-12,
此壶壶身丰硕,呈梨形式,线条上敛下鼓,饱满圆润,平底微捺。壶流与壶把制作浓纤合度,抑扬规整。整器做工精致,窑温稍欠,是实用性与观赏性兼得的佳作。
Lot
清中晚期诗句孟臣款朱泥扁灯壶
容量:ml
尺寸:W11cm×H4.5cm
钤印:风流三接令公香孟臣制
RMB:12,-15,
此壶作扁灯式,壶流嘴前引,圈把蓄力稍作微调,将传统扁灯中心提高,更添精神。壶形扁,极利茶汁浸泡,为茗战利器。底作圈足,趁泥坯未干之时,以竹刀写刻“风流三接令公香孟臣制”,写泥笔意明快洒脱。此器式度凝练,结构端雅,窑火甚足,为扁灯式中之精品。
Lot
清晚期邵竹溪制朱泥圆壶
容量:ml
尺寸:W10.5cm×H7.5cm
钤印:邵竹溪记
友记
RMB:15,-18,
壶朱泥制成,砂质细腻,颜色鲜艳,极为讨巧。壶身作圆形,盖上接圆扁壶钮,盖内修坯极精,可见作者制砂工艺之深厚。弯流,圈把,出水爽利,执拿舒适。此类圆珠造型壶,最解茶性,最宜冲泡武夷名枞,试取初翻鱼眼之水,高注入内,岩骨枞香,壶中自来。
Lot
清中晚期孟臣款朱泥高宫灯壶
容量:ml
尺寸:W10cm×H7cm
钤印:孟臣
RMB:15,-18,
此器造型秀美,比例协调,不附装任何纹饰,仅仅用器身线条变化,展现顺畅流动的气质。大环把,长弯流,高弓盖,腹鼓下敛,形体优美,婀娜多姿,东方古韵的展现。全器做工严谨,窑温上佳,发色古雅,品茗佳器也。
Lot
清晚期君德款朱泥梨皮矮梨壶
容量:ml
尺寸:W10.5cm×H5cm
钤印:君德
RMB::15,-18,
此壶呈鼓腹,流弯而朝天,口撇,耳形把,圆气孔向上,截盖珠钮与壶身呈矮梨式,一捺底,形制十分简洁。此壶朱泥掺砂制,皮壳颗粒隐现,质如梨皮,整体造型简约工整,是实用性与观赏性兼得的佳作。
Lot
清晚期锦荣制袁义和款朱泥君德壶
容量:70ml
尺寸:W9cm×H5cm
钤印:雍正二年甲辰惠孟臣
锦荣
袁义和
RMB:15,-18,
张虹《阳羡砂壶图考》注有:“据潮人言,义和乃潮人,嗜饮茶,尝订造茗壶,至今州人以义和壶细小适用竟珍爱过于曼生壶,然各有所嗜,亦可纪也”。此壶作君德式,朱泥胎,三弯流,圈把,扁珠钮,工致精巧,把下钤有“袁义和”椭圆章,盖内钤“锦荣”两字。
Lot
清晚期邵锦友制昌记款朱泥钟式壶
容量:ml
尺寸:W11cm×H6cm
钤印:邵锦友记
水平
昌记
RMB:15,-18,
壶作扁钟式,朱泥胎质,窑烧坚致,胎色栗红。三弯流,环鋬、钟式钮、压盖半弧,壶底一捺,钤有“邵锦友记”八卦型印章。
Lot
清中期思亭款朱泥思亭壶
容量:ml
尺寸:W11cm×H8cm
钤印:思亭
RMB:15,-18,
高身广腹,气派已显,把紧稍提,壶流弯曲而昂,精神顿出。伸缩自由法度,高下岂容定夺,但使刚柔并济,长短妙裁,则扣人心弦,只在点画间耳。把下落有“思亭”楷体。陆思亭,清代陶人,生卒不详。在朱泥器中,孟臣、逸公、君德、思亭家原皆为清代制壶好手,也正因其名声大,先后为后世陶人藉名,成为宜兴朱泥小壶的代名词,其中君德、思亭更成为特定形制的名称。闽南俗语是:“一无名、二思亭、三逸公、四孟臣”。陆思亭主要是制作手工朱泥梨形壶为多,后因制作得以领悟,慢慢形成自家风格。后人因其所制作的梨形壶个性十足;犹如少女亭亭玉立而不失端庄、稳重,俊秀而不失典雅。因而,陆思亭就成了凡是高身梨形壶的代言词。
Lot
民国阳羡蒋记款段泥柿圆壶
容量:ml
尺寸:W17cm×H10cm
钤印:阳羡蒋记
RMB:10,-12,
此壶段泥制,体硕浑然,壶身圆鼓,短颈圆肩,弯流圈把皆舒展,截盖,盖面弧圆,上下密合,钮作珠圆,全器浑朴丰润,宛若一气呵成。
Lot
民国吴纯耿制紫泥六方掇球壶
容量:ml
尺寸:W15.5cm×H14cm
钤印:吴纯耿
RMB:15,-18,
六方掇球壶其形体明快挺秀,具有阳刚之气,棱角清晰,将方器的几何之美塑造得十分的漂亮。六方亦是经典方器款型,线条流畅,轮廓分明,平稳庄重,以直线、横线为主,曲线、细线为辅,器型的中轴线、平衡线正确、匀挺、富于变化。其制作难度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吴纯耿,原名顺根,宜兴蜀山人,曾用艺名吴澹、亨衡,为民国期间较有名的艺人之一。
Lot
清晚期范庄农家款东溪刻段泥石瓢壶
容量:ml
尺寸:W16cm×H7cm
钤印:范庄农家
源记
RMB:15,-18,
石瓢壶式是紫砂传统经典器形之一。此石瓢壶段泥制成,壶身饱满,腹下敦厚,上接平盖桥钮,管状直流与壶身暗接流畅,刚直有力,圈把圆中带方,略有下压。壶身刻绘写意洒脱,赏之清心,用之怡人。范庄农家,技艺较高,为宜兴西望墟乡间艺人之闲章。所制茗壶相当精美,充满雅趣。约在清末民初时期。
Lot
民国王熙臣制紫泥莲蕊壶
容量:ml
尺寸:W17.5cm×H9cm
钤印:熙臣
熙臣
RMB:15,-18,
此壶紫砂胎,泥色砖红,久用愈发光润。造型以荷花为基形,器身似花苞待放,壶体由正开的花瓣交叉构成,妙趣横生。口线与嵌盖相配合,盖高似莲蓬,有六孔放置活动的莲蕊。壶嘴以藕叶包卷而成,把由六节小藕塑成,并以硕大的莲蕊作壶钮。构思巧妙,美观实用,甚受藏家的喜爱。王熙臣(-),宜兴人,制壶名工。曾受聘于宜兴吴德盛陶器店、上海铁画轩,工艺精湛,以莲子壶最为出名。
Lot
清乾隆无款紫泥裙花提梁壶
容量:ml
尺寸:W11cm×H12cm
RMB:20,-25,
器身为椭圆,下部为菱花瓣纹饰,凹凸相间,口饰云线与腰圆盖板相吻合,盖面贴如意菱花,中肩饰如意纹,一弯流,细圆得体。制壶手法多样,造型俏丽,线条流畅,充满了典雅的情趣。
Lot
清乾隆顺时听天款紫泥黑漆描金高宫灯壶
容量:ml
尺寸:W17cm×H13cm
钤印:顺时听天
RMB:20,-30,
此高灯壶莹润斑斓,壶近底部收束,类宫灯之形。三弯流出水顺畅有力,环把随身势,做工精良。的子立于盖上,气宇轩昂。通体以黑漆包覆,殊为难得。
Lot
民国石溪制漱臣刻段泥光明提梁壶
容量:ml
尺寸:W18cm×H16cm
钤印:石溪
RMB:25,-30,
光明提梁为清晚期陈光明创制的一种壶式,其壶身浑圆作钵式,上部起线。壶把自身桶上部衍生而出,桥钮置于平盖之上,与壶身融为一体。此壶以纯段泥制成,正反两面皆施刻绘,是一把不可多得的佳器。
Lot
清晚期挺贞制紫泥井栏壶
容量:ml
尺寸:W16cm×H7cm
钤印:康熙辛卯年制
挺贞挺贞
RMB:25,-30,
此壶以精细紫泥制成。壶作井栏状。壶盖鼓起,桥钮,上部起弧形线。该壶选料尚佳,壶身、把、流、盖整体能呈现适切比例与均衡状态,体现雄健挺拔、敦古浑厚之美。将紫砂质朴无华的美感表现得恰到好处。
Lot
清中期无款朱泥高梨壶
容量:ml
尺寸:W11.5cm×H6cm
RMB:35,-40,
壶身呈梨形式,线条上敛下鼓,饱满圆润,底设圈足,壶流与壶把制作纤巧秀丽,宛若美人纤纤玉手。壶泥色朱*,胎质细密,雅艳动人,整器做工精致,是实用性与观赏性兼得的佳作。
Lot
清中期诗句逸公款朱泥仲芳式掇球壶
容量:ml
尺寸:W12cm×H8cm
钤印:东风引故人逸公
RMB:30,-35,
此壶形制儒雅,腹身丰腴,胎色红润。壶作仲芳笠帽式,形制俊雅,壶腹雍硕,弯流圈把,笠帽壶盖,钮滴似珠。一弯短流,上缘略略隆起,收束于壶嘴,出水利索。壶盖与壶钮均十分圆融饱满,鋬环坚实有力。壶底呈内圈足。整器式度严谨,古朴拙雅,为收藏佳品。
Lot
清中期毓臻款朱泥圆润壶
容量:ml
尺寸:W10cm×H4cm
钤印:明月清风客毓臻
RMB:50,-60,
器表光润,胎衣水亮,壶嘴作直流,截盖圆肩,浑圆灵动,形制大方。既有朱泥之娇美,又能呈现泱泱气度,以小见大,尤为难得。
Lot
清早期无款紫泥常青杯
尺寸:W9cm×H3.5cm
RMB:28,-30,
此器为紫泥仿生杯,杯身作古松纹,皆捏塑枝叶贴于圆杯体,而叶端和枝干正好三足鼎立,化作器足,浑然天成。松呈祥瑞,寓意吉祥,饮之长寿。
Lot
清中晚期虎皮釉飞鸿延年款水盂
尺寸:W10cm×H6.5cm
钤印:飞鸿延年
RMB:30,-35,
吉州窑在宋代时达到巅峰,以其特有的釉色装饰独占宋代陶瓷中一席,此器满施虎皮釉,*斑流动自然,系铁锈斑析出所致,为宜兴地区匠人仿吉州窑烧制而成。底有一飞鸿,上印“延年”两字,整器气度浑厚,做工精良。
Lot
清中期单色釉四方抽角香炉
尺寸:W8.5cm×H7.5cm
RMB:50,-60,
单色釉在宋代进入了蓬勃发展期,于明代得到进一步发展,清代继承和发展了明代单色釉瓷器制作工艺,达到了鼎盛时期。而在清三代官窑单色釉瓷器中,康熙的豇豆红、郎窑红尤为令世人瞩目,因烧制难度大又专限于供宫迁御用,流传下来的极为稀少而珍贵;雍正时期的作品造型娟秀、胎釉精细著称于世,以纯粹的艺术品位取胜;乾隆时期的作品则相对在装饰技艺上更为丰富多彩。
Lot
清中期天蓝釉三足香炉(原共箱)
尺寸:W12.5cm×H6.5cm
RMB:65,-75,
此拍品附原共箱,圆形口,底有三足,给人以典雅精巧之感,令人赏心悦目。天蓝釉是瓷器釉色名,一种高温色釉。由“天青”演变而来,清康熙时创烧。釉色浅而发蓝,似天蓝色,故名。
Lot
民国裴石民制紫泥四方签筒盆
尺寸:W9.5cm×H26cm
钤印:德铭
燕燕
RMB:80,-,
签筒盆是微型紫砂花盆之一,因其形状如旧时寺庙所备,盛放供人求问吉凶竹签的签筒,故名。此器为长方形,紫泥胎,微束腰,盆身上塑竹,下承四矮足,盆底有圆形镂孔。裴石民(-),原名德铭、云庆宜兴蜀山南街人,七大老艺人之一。年被江苏省人民*府任命为技术辅导。除茶壶以外,文房雅玩,杯盘炉鼎、花盆假山、花果小件均有创作,形态各异、风格多样。曾为宜兴名士储南强所藏明代供春《树瘿壶》配盖,为南京博物馆清代圣思《桃杯》配托盘,被誉为紫砂艺品之“二美”。
Lot
清中晚期廉普铭石楳制紫泥四方双耳盖炉
尺寸:W16.5cm×H13.5cm
著录:《紫泥—王度宜陶珍藏册》第页,奇园国际艺术中心,年10月。
RMB:,-,
紫泥材质,仿青铜簋形器皿,作长四方型。嵌盖厚沿,古朴别致,长方型盖钮外撇,器身呈高足状簋形,双环形耳低垂。盖内白釉底,彩绘花卉纹,内装撇口盘,一侧镌刻隶书:“和靖高风”,光素器身刻铭“智方神圆,磨砺万千。勉吾勋业,待钟鼎镌。廉普铭。”器内施白釉,制作讲究,乃传世稀有的紫砂陈设佳器。
Lot
清中期龚心钊旧藏紫砂砚瓶(附原底座)
尺寸:W21cm×H33cm
RMB:,-,
屏呈长方形,紫砂质地细腻,包浆润滋铮亮。砚屏边线平整,正面堆塑奇石,上有几支修竹风中摇曳,竹叶茂盛。原配红木座,置之案头,赏用俱佳。砚屏制作精湛,纹饰纤细且饱满,构图疏密而得体,独具匠心。龚心钊(~9),字怀西,号仲勉,室名瞻麓斋,安徽合肥人,寓居上海。清光绪二十一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光绪间出使英、法等国,后出任加拿大总领事。工书,平生笃好文物,收藏精品颇多,如秦商鞅方升、战国越王剑、宋代米芾、马远等名家书画等。
Lot
民国储铭制紫泥如意仿古壶
容量:ml
尺寸:W17cm×H7cm
钤印:储铭
RMB:,-,
仿古壶即“仿鼓”,以古代战鼓为原型,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整体器型气韵充沛腹鼓,颈短,配以嵌盖壶肩坚挺,气势昂然打造出明显的膨胀感。储铭作的仿古如意壶,壶身满刻如意纹饰,用竹签刀压出纹路,整体清晰流畅,可以看出这精湛的刀功,向下作四条筋纹,一直延伸至壶底。壶嘴短而精巧,为明国时期典型的包嘴式样,收水更快,能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点。壶钮为桥钮,与壶盖接连处外撇,自然装饰成如意的样式十分契合主题。圆圈把匀势而起,把上有刻线与如意纹饰相呼应,使全器充满动势显示出一种优雅匀称的线条美。储铭,为腊根,号大匠巨人,亦号龙溪山人。时人称“洋桶王”,制牛盖洋桶壶出名,崭露头角,并成为历史上的经典之作。储铭16岁就到蜀山,拜当地制壶艺人为师。清末宣统年间,受聘于宜兴阳羡陶业公司,得壶界推荐并获“南洋劝业会”优胜奖。一度受聘于川埠赵松亭坊间,制作茗壶“如意仿古”、“矮石桃”、“线圆”、“梨形”等传统款式。年间被顾炳荣邀至家中,辅导顾景舟制壶历时两年之久。顾景舟镌刻“龙溪山人”印章相赠,更名储铭。
Lot
民国冯桂林制双色上合梅壶
容量:ml
尺寸:W20cm×H9cm
钤印:桂林
RMB:,-,
备注:附汪寅仙出具证书
此壶选用段泥、紫泥制成,采用上下拍打身筒成型工艺。融合筋纹器与花货,壶身塑以五瓣分成,上下相合,流嘴、执把、壶钮以梅杆塑成,壶身与壶盖琢刻梅花枝干,梅枝筋骨饱满周整,线条流畅明确。盖上以一截老梅枝为钮,布满梅花与嫩枝。壶肩上刻绘饰以诗文饰之,运到流畅,整器制作生动自然,将大自然之材选用于器,匠心独运。冯桂林(-6),宜兴周铁镇人,为江苏省立陶器厂“利永陶工传习所”第一批艺徒,师从范大生、程寿珍等名师。冯氏是我国近代的紫砂壶名家,曾被誉为一代英才。冯桂林特别擅长制作松、竹、梅等题材式壶。他技术全面,善制各款紫砂壶,花货、光货皆能。
Lot
清早期无款紫泥绶带狮钮宫灯壶
容量:1ml
尺寸:W24cm×H14cm
RMB:,-,
此器泥料坚致,泥质润泽,宝光隐现。宫灯式,墩腹,三弯流,圆弧把,平底,配狮摘钮,整体造型气度浑厚,比例协调,威严大气。通身光素无纹,素雅简洁仅以器形身线的变化加强装饰效果,凸显细腻的泥质。器形周正严谨,宜赏宜用。气度大方器形之美令人赞叹。
Lot
明末紫玉金砂牛气冲天壶
容量:ml
尺寸:W17cm×H7cm
RMB:,-,
此为明代作品,扁腹拱盖,内凹底,壶身铺以粗细熟砂,显紫玉金砂之感。心形嘴把,盖钮以一卧牛为形,雕琢细致,精工细作,成型和烧制难度非常高。整器线条明朗,造型生动,气韵内敛自然,敦厚朴拙,田园情怀浓厚,与中国茶道修身养性的精神不谋而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