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艺术不能太讨好大众口味 [复制链接]

1#

以艺术阐释禅法

以禅法指导人生

雅俗之间

艺术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给大众看的,当然还要让专家看得过去,这是雅俗共赏型的;另一种是超越当前大众欣赏能力的,给小圈子专家看的,这种作品雅赏俗不赏。这两种类型的艺术都有存在的意义。至于那些只有俗人喜欢,专家看不过去的东西,那只能算手艺,不能算作艺术。

我的文章和诗歌,走的是雅俗共赏的路子,为的是尽可能和大众无障碍地互动沟通,以期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而我的画,尤其是山水画,则是我的自留地、试验田,走的是精英路线,宁肯大众暂时不喜欢,那也诀不迁就。讨好世俗,过分迁就大众的欣赏习惯,格调肯定高不起来。可是由于我画上的题款很通俗,招人喜欢,于是爱屋及乌,我的山水画也被大众看好,这也算是个意外收获。其实我很清楚,真正能看懂我山水画的人不会太多。

山遥水遥,行断红尘道。

五欲乍忘,名利全抛,

道一声诸君别了。

转念即为自在客,圣贤原由心头造。

林泉悟真,烟霞傲啸,

抖落一身习气,洗却八万尘劳,

净意无心品自高。

休提长生不老,莫图人天福报,

但将那乾坤怀抱,日月肩挑。

--赵文竹

艺术不能太讨好大众口味

作为画家,我最钟情的还是山水画,我觉得山水画更能表现自己的心性,也更能体现大自然的机趣。我的山水画不是在画形象,而是在画状态,有些内在的感受别人是很难体会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能欣赏山水,是人类审美水平大幅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山水画是自然山水内在神韵的高度提炼,没有相当的美学修养,就难以品出个中真味,而这种对艺术的敏感,往往与你读了多少书无关。

有一次,有个寺院要办画展,向我约画,我自然不敢敷衍,特意精选出一幅较为满意的作品参展。我一向不愿意在公众场合露面,就没有去展览现场。后来有位法师很恳切也很委婉地告诉我,有人对我的作品有点负面的评论,说我的作品和大家的一比,显得太黑,不够阳光,不够鲜亮,并说这和我的名望不相符。我倒没想到自己还有点什么名望,看来人家对我的期待值太高了点。对此种说法和意见,我只有感激的份,自己并不便于做出什么解释,可也实在不敢附和。毕竟国画艺术不是年画,虽然不能走得太远,可也不能太大众化,艺术是应该有自己的坚持的。

后来这家寺院又搞画展,又向我约作品,希望我画得好一点。法师和我缘分很好,又是佛门的事情,我就有点纠结,如果迎合大家的口味,艺术的品位就要打折扣,如果不画吧,又辜负师父的厚爱。想来想去,我还是按我的风格画了,人家说好说孬都随他去。

有些艺术是给真行家看的,尤其中国的山水画,那绝对是精英层小圈子玩的东西。*宾虹的画当年也有许多人说太黑了,接受不了,*宾虹没有随着大家口味走,他说五十年后会有人看懂的。

*宾虹去世那年我才出生,如今六十年了,他已被称为中国顶级的国画大师,其实在我看来,真正能看懂他作品的人依然很少。我喜欢*宾虹的风格,更赞叹他的治艺理念。艺术家的使命,除了用作品愉悦大众外,还要引领大众艺术素质的提高,因此,有时就不能太讨好大众当下的欣赏口味。

对相貌自信则不热衷于美容,

对人格自信则不热衷于攀缘,

对能力自信则不热衷于文凭,

对未来自信则不热衷于存款。

----赵文竹

本文节选自《花甲流痕》

作者:赵文竹

出版时间:年

出版社: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图文编辑:清宁往期文章回顾

牛哥有话说(三)

牛哥有话说(二)

牛哥有话说(一)

蜗牛启示录(下)

蜗牛启示录(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