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这里,加
没有绝望过的人并不了解人生,在绝望中自暴自弃自杀的人也不了解人生,惟有那些吃尽苦头、受尽磨难,在寂寞孤独中能孤身奋斗、视死如归、笑傲江湖、在死亡的边缘上跳探戈的人才明白生活的底蕴。
本篇是《天启篇》之六十一篇,六十一花甲,过了花甲之年,就已经处在死亡的边缘上了,六十以后的路怎么走?
有个名叫不悔的乡民,死期是六十岁那年的早晨,那天凌晨,死神派遣使者去领不悔回三界往返洲再重新投胎,死神的使者到了不悔家,发现不悔已出门,就顺着其脚印去追赶,最后在一座山的山脚下看见了他,使者把死亡的信息发给了不悔,没想到信息被反弹了回来,怎么回事?使者仔细一观察,发现这不悔他反常,一般来讲,六十岁的人都是老态龙钟、目光呆滞、思维僵化、气息奄奄的样子,可这不悔却显得兴高采烈、生龙活虎、喜气洋洋,你看他身背一个背篓,在山间一边采摘蘑菇,一边放声歌唱,一会儿抬头学树梢上的鸟叫,一会儿与兔子赛跑,一会儿去捉蝴蝶,一会儿采摘一朵野花别在上衣兜里,全然是一幅无忧无虑、天真无邪的孩童样子,他生命的反物质结构没有按照正常程序进行,所以死神使者发出的死亡信息进不了不悔生命的结构,不匹配,使者无奈,火速回报死神:“天神啊,这不悔他反了常态,程序错乱,我的信息输不进去,无法把他带回,现禀报领旨。”
死神说:“我已知晓,这不悔能在死亡的边缘上跳舞,说明他童心未泯,热爱人生,特给他增加60年阳寿,让他在原地原身再轮回一次,到他岁时你再去招他回来吧。”
在死亡的边缘上跳它一次节奏明快、刚劲有力的探戈,真乃智慧人生。
人能活到60岁不易,到60岁了,还不跳它一次探戈,要等到何时?
有位老妈妈,为了照顾丈夫和子女,每次吃鱼时总说爱吃鱼头,把鱼肉让给子女们或丈夫吃,待年老生病住院时,孩子们为了显示孝心,就专门医院让老妈妈吃,这时老妈妈才说:“我哪里是爱吃鱼头啊,以前家境不富裕,很少吃到鱼,总得有人吃鱼头,我只好说爱吃鱼头,你们就去弄点鱼肉来让我吃吧。”
老妈妈在死亡的边缘上终于跳了一次探戈。
我们许多人一生都处在爱恨情仇的压抑之中,如果不跳一次探戈,只能抱憾终生。
人人都不同程度地戴着一副假面具,这副假面具把人性束缚的好悲苦、好凄惨。
实际上,人并不是只有过了60岁才处在了死亡的边缘上,任何年龄段都是死亡的边缘,只要看看每天的因疾病、车祸、战争、突发灾难(如事件、煤矿瓦斯爆炸等等)而死亡的消息,谁敢肯定自己此时此刻不是处在死亡的边缘上呢?
我们都处在死亡的边缘上,那么,何不跳它一次探戈呢?或许就因为我们跳了一次探戈我们的寿命反而会加长了一倍也说不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跳它一次探戈,我们生命的反物质结构就会向真善美演化一次。
如果你心中有朝思暮想的人,只因各种因素的制约,憋在心里从未向他(她)表达,那么,就跳它一次探戈,去对他(她)明确地说:“我好喜欢你!”
如果你心中有恨,那么就跳一次探戈,去对所恨的人大声地说:“老东西,我好恨你!”若条件不便,那么就给他打个电话说明,或让人给他传话,或乘互联网的便利写它一篇文章,讽刺挖苦嘲弄他一番,以解心头之恨。
如果你心中有仰慕的人,崇拜的人,那么就给他(她)发封传真,或打个电话,或写封信,或写篇文章,及时表达自己的心迹。
……
不要等,因为我们都处在死亡的边缘上,不抓紧时间跳它一次探戈,我们将会追悔莫及、遗憾终生。
不要忍,说什么“含蓄的美就是忍”,“忍让为上”,“忍一忍,海阔天空;让一让,风平浪静”,宇宙的至理是“真善忍”,等等,全是冠冕堂皇,压抑人性的*话,中华民族在这个地球上生存了五千年了,至今活得人不人,*不*,全是这个假冒伪善的“忍”在作怪,小处不忍,全社会才能文明昌盛,小处越忍,最后积累的愤怒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我们既不要爆发,也不要死亡,就从小处不忍开始,把自己的爱恨情仇喜怒爱乐不满愤恨及时表达出来,不压抑人性,整个社会才能走向文明、走向真善美、走向理性、祥和。
在死亡的边缘上就大胆地跳它一次探戈吧!
多余的要命的--《天启篇》之六十二
雪峰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捏拳而来,撒手而去,道理清晰,为何痴迷?
星竹有篇文章,叫《沙鼠的焦虑》,说在撒哈拉大沙漠中有一种沙鼠,异常勤奋,每当旱季来临之前,要囤积大量的草根,问题是,即使储备的草根足以让它们度过旱季时,沙鼠依然要拼命工作,仍然一刻不停地寻找草根,并一定要把草根咬断,运回自己的洞穴。
据考证,一只沙鼠在整个旱季只需两公斤草根足以,但他们却要储备十公斤草根,多余的草根最后都腐烂掉了,沙鼠还要将腐烂的草根费力清理出洞。
有人实验过,把沙鼠关在笼子里,即使每日给予丰富的食物,但最终沙鼠因叼不到草根,储备不了心中足够的食物而很快焦虑而死。
从人的角度,我们知道这些沙鼠愚蠢,它们五分之四的工作不仅是多余的,更是有害的,把沙漠中的草根都咬断,使沙漠更加沙漠,生存的机会更少,为了生存的保险,大量地破坏草根,这就叫自掘坟墓。
沙鼠愚蠢,那么我们人类呢?
几年来,我打交道最多的是商人们,我身边有几位商人,个个都已经是几百万富翁,他们的财富足以让他们全家度过余生,但他们似乎根本没满足,每日仍然非常勤奋,看着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劳样子,我心里说:“何苦呢!”
有个省的财*厅副厅长,今年才36岁,可由于不满足,贪了一笔又一笔,最终案发落网,身陷囹圄,正是风华正茂的年代,大有作为的年代,为了多余的东西,“何苦啊!”
看了有些网站论坛中的勤奋者,天上地下、风里雨里、从科学到宗教、从**到新闻,忙于评论,日日忙于写,痴迷其中,不知到底要干什么,“何苦啊!”
沙鼠只有存储超过自己需要的草根,才心安理得,才会踏实,否则,便焦躁不安,甚至会因为极度的焦躁而死亡,即使“丰衣足食”,在没有任何实际生存的威胁存在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因为自己没有拥有大量的草根而焦躁。
多余的拥有会消耗资源,消耗生命,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而相对资源的越来越减少,人们越想拥有“多余的草根”,这种心理正在加重,正在恶性循环,即使人类能保持持续的和平发展,但若不消除“沙鼠的焦虑”心理,最终“草根”必然会枯竭,“草根”枯竭了,“沙鼠”怎么办?
记得八十年代初吧,全国出现了一次抢购风潮,怕若不今天拥有,明白就什么也买不到了,起码害怕价格疯长,这也是一种“沙鼠心理”,以后会不会再发生这种情况?
知“道”易,行“道”难,守“道”更难,多余的,是要命的,人生有限,如果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拥有上,那么,我们将会失去许多美好时光,最糟的是,我们会丧失使生命升华的机会。
有位小辈,23岁开始为她一岁孩子的未来学费开始焦虑,她来信给我诉苦,说再不想办法多挣钱,将来孩子上大学的学费就没办法解决。我听了“火冒三丈”,我说你把每天的日子先过好,管它几年后的事干吗?你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吗?明天会有什么变化吗?为什么要把未来的苦恼提前背上?明天尚未到来,为何要为明天而死?
上帝知道人类整体和个体的需求,通过耶稣已经告诉我们:“千万不要为明天忧虑。”“你们首先要不断寻求上帝的王国和正义,这一切别的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人就算赚得了全世界,却赔上自己的生命,又有什么益处呢?人还可以拿什么来换取自己的生命呢?”
佛也是教导我们要活在当下,要随遇而安,顺其自然。
多余的,要命的,你们可别当沙鼠啊!
把宝石镶嵌到皇冠上去--《天启篇》之六十三
雪峰
前些天整理从游泳池到网球场的林荫通道,爱人在小径草丛中发现了一个小绵羊大小的鲤鱼雕塑,长久地被弃置于草丛中,雨淋、尘蒙、风蚀、昆虫爬,栩栩如生的鲤鱼显得灰暗、陈旧、毫无生气,爱人让两位花工抬了出来,清洗、重新刷油漆,然后摆放在台球室门口的花墙上,前后放了两盆银边吊篮,再围之以文竹,这条鲤鱼一下显出了欲跳龙门的风采,给院落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望着这道风景,突然思绪万端,感慨万千,一个普通的雕塑品经过装饰,然后摆放在合适的位置,就能焕发出光彩来,那么,这人间还有多少珍贵的东西被埋没在了“草丛”中未展现其原貌风采?尤其人类社会中,有多少可造之才被埋没在了日常琐碎的事物中永远地失去了展现其本来应有才华的机会,人类社会又埋没了多少有思想的英才,这滚滚红尘的汪洋大海中又埋葬了多少贤士,他们那闪烁着奇异光芒的智慧永远未能显现出绚丽的风采。
宝石必须镶嵌到皇冠上去,贤士必须让他们闪烁出明丽的光彩来。
贤士既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骄子,又是父母膝下的孝子,既是奉公守法的良民,又是与众不同的英才,既可以混迹于世俗中默默无闻,又可以超脱于凡尘而潇洒飘逸,既可独翔蓝天,也能群于众鹤,他们就像夜晚天空中的一颗颗闪烁的星星,点缀了遥远苍穹,给宇宙带来了生机和美的遐想,试想,若天空中没有了闪闪的星辰,夜晚的宇宙就是一片死寂,人类中若缺少了贤士,这人间就太平淡无奇。
贤士显不出光芒,原因有二,一是不自知,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人中的宝石;二是社会因素的制约,才华无法显现,就像璀璨的明珠没有镶嵌到明处,而被放置在了背阴的角落,若没有一个有效机制,或识宝的法眼,纵使有经天纬地之才,吞吐宇宙之志,他们无法突破思维的“围城”,他们的满腔豪情,满腹经纶只能被无情的岁月销蚀,被世俗的议论淹没,终生将黯淡无光。
我想,要成为贤士,必须突破这两大因素的制约,首先,要寻找圣人,圣人慧眼识真金,法眼识贤士,若不追随圣人,如何鉴别出自己是贤非贤,若自认天下第一,到头来,恐怕只能成为井底之蛙。
其次,“朋而不*”,要广泛地与宗教界、**界的人交朋友,但永远不加入其组织,因为一旦加入其中,恐怕就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教义、章程就会束缚自由意志和天赋个性,就永远受制于人,无法自由潇洒。此外,要经常地跳出圈子,缠绕在旋涡中只能昏天黑地,跳出来看看自己热衷其中的事物到底是什么性质,有没有价值,值不值得自己为此鞠躬尽瘁。
时间和精力是人生的钻石,把宝石镶嵌到皇冠上去,其意是说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到最能体现人生价值的地方或事业中去。
那么,什么地方,哪个事业是最能体现人生价值的呢?
我仔细分析了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兵营矿山、机关学校、服务行业、商场情场等地方,也推敲了科学家、教授学者、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首脑、宗教领袖等所从事的事业,总感觉欠缺了点什么,我也看了看隐于高山流水中的大隐高士,自在是自在,美妙是美妙,高雅是高雅,但仍隐约透露出了一丝无奈和寒意,当然,为人类带来光明的超卓之士值得尊敬,但若自身生命的历程太凄苦悲怆,也就不想提倡。
到底能最大限度地体现人生价值的地方在哪儿呢?
奥妙无穷啊!
如何知道自己是香是臭--《天启篇》之六十四
雪峰
昨天友人送来一盒虾,两条鱼,说是:“刚从莫桑比克带来的,新鲜。”放在厨房不到半个小时,一群苍蝇闻腥而至,无奈,我们齐动手,洗剥炸煎,直到吃完,洗刷完毕,群蝇才逐渐离去。
我的住处,不论是卧室、客厅,还是厨房、院落,历来被朋友们夸奖为干净整洁之所,厨房很少看到苍蝇,偶尔误闯进一两个,也只是飞马观花,“到此一游”而已,很少安家落户,为何突然冒出许多苍蝇?它们又是来自何方?
越想越觉得反胃,很明显,苍蝇是本着虾鱼而来,是虾鱼的腥味招来的,它们可能是方圆十多公里范围内的苍蝇。哪里有腥臭,哪里就有苍蝇,那么,我吃进了有腥味的虾鱼,我肯定也被腥臭污染了,尽管吃进肠胃的食物很快被消化了,但整个肌体毫无疑问留下了一些腥臭。
血液中糖分高的人容易被跳蚤、蚊子等昆虫叮咬,花香蝶自来,鱼腥蝇自到,是招来蝴蝶,还是引来苍蝇,完全取决于物体本身是香,还是臭。
《圣经》中规定许多动物的肉不能吃,说它们不洁,伊斯兰教徒不吃猪肉,不吃自死的动物肉,原因也是因为它们不洁,佛教徒干脆拒绝荤腥,凡发出强烈刺激性味道的东西如蒜、葱等和有膻腥味的动物肉绝对不吃,道教徒修炼时或作法时要提前斋戒沐浴等等,原来不是闹着玩的,而是有奥妙的。
《天启篇》之二中我介绍了我的奶奶,我奶奶到底是谁?一个文盲却知晓许多神仙故事,最绝的是她从小不吃荤腥,连鸡蛋也不吃,她不是佛教徒,为何不沾荤腥,原来这里面有奥妙。
吃啥,变啥。我在《养生篇》中感悟到:“食肉者重(昏),食菜者轻(清),食谷者智,食气者神。”现在看来还得加上两条:“食腥者臭,食花者香。”那么,经常吃肉的人会不会比经常吃素的人性格残忍?吃素的人会不会比吃肉者善良?
不探讨这个问题,有一点是肯定的,吃了蒜或是葱,起码饭后几个小时内,我们的口中散发着蒜或葱的味道,吃了羊肉,短时间内我们的口中有膻味,吃了鱼,我们的口中有腥味,结论是,吃了牛肉,我们的口中有牛味,吃了昆虫,我们的口中有昆虫的味道,吃啥,我们的口中就有相应食物的味道。
问题是,如果我们经常吃动物肉,我们会不会来世变成动物?吃什么的问题关乎着我们的未来,这世上的修炼者原来不是闹着玩的。
不谈,不谈,这世间的奥妙无法谈得完。
我在这里引申一个含义,吃了物质食物,对我们的未来有影响,那么,吃了精神食物呢?整天看*书的人满脑子全是*,终生读无神论书籍的满脑子全是存在决定意识,认为人是万物之灵,人定能胜天,根本不相信上帝,整天看*色录像和书刊的人满脑子都是那些东西,钱迷心窍的人满脑子全是经济帐务,权迷心窍的人满脑子全是“阶梯”,名迷心窍的人满脑子全是如何出名和攀名人……
鹰聚集的地方肯定有动物的尸体,苍蝇聚集的地方肯定有腥臭的食物,商人聚集的地方肯定有财源,大众聚集的地方肯定有好戏可看,匪人聚集的地方肯定酝酿着犯罪,贤人聚集的地方肯定有圣人,圣人聚集的地方肯定有神灵上帝……
看看自己周围聚集着什么东西,就应该知道自己是香是臭。
花香蝶自来,心静意自流,身净病自去,心净仙人至。信与不信,由你自己。
小心!一种倾向掩盖着另一种倾向--《天启篇》之六十五
雪峰
自“两仪”形成,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均具有阴阳两种属性,一体两面,一半对一半,构成了事物的对称、对立统一,就像生死构成了生命的两面,生中有死,死中有生,生死对立,生死相依,若失去了一方,生命就不存在了。(极乐界生命另议)
对称,对立统一观是认识事物和现象的一个法宝,是人走向贤人和圣人的一大通道,凡事只讲一面,或只认识到一面,我们必然会走向极端,必然会误入歧途。
一张纸,有正面,有反面,或者说有阳面,有阴面,如果只承认一张纸只有正面,没有反面,就说明我们的思维出现了问题,这种只看到事物单面的思维属于单倾性思维,是不对称性思维、不和谐性思维。
《生命禅院》一开始先讲“反常思维”,目的就是启发大家打破单倾性思维,用“莫比乌斯带”原理把思维的一端扭转度,颠倒一下,把无看成有,把好看成坏,把爱看成恨,把上看成下,把生看成死,把成功看成失败,把失去看成获得,把穷看成富,把伟大看成渺小,把英雄看成狗熊,把黑暗看成光明,等等。
必须强调的是,“反常思维”只是把思维的一端扭转度,绝不是全面翻转或颠倒,若全部颠倒了,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比如,一张纸,我们只看见正面,看见的只是纸的一面,如果我们把纸翻转过来,我们只看见其反面,看见的仍然只是纸的一面,既要看到纸的正面,又要看到纸的反面,直到最后我们弄不清楚哪是正面,哪是反面,才是“反常思维”的高妙之处。比如,能从生中看到死,从死中看到生,生连着死,死连着生,生死相依,生死共存,最后发现生命并不存在生死的时候,就是真正明白了“反常思维”含义的时候,一旦到达了这个思维境界,就可以成为大师,成为圣人。
我先不谈这种莫测高深的浑沌思维法,我们只从事物和现象的阴阳两种属性来分析人类和我们个人思维上存在的问题。
每个人都经过热恋期,我上初中时就与同班同学热恋,那是一段心醉神迷的时期,当时的心态绝对是“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海枯石烂,日出西方也不变心,这是一种倾向,但这种倾向却掩盖了另一种倾向--别离、甜中的苦涩和几十年的*牵梦萦及心灵悲苦。
文化大革命是全国人民的一段疯狂期,没有当过红卫兵的人感受不到当时那种“破四旧,立四新”,“高唱革命歌曲走天涯”的豪情,那段时期的人,心态跟我热恋时的心态差不了多少,但是,热闹非凡的倾向下掩盖了另一种倾向,旧的迷信破除了,传统破坏了,可真正的信仰没有建立起来,导致了民族和个人日后巨大的悲剧。
读过《第三帝国的兴亡》的人知道,希特勒充满激情的演讲和魅力导致了*卫*战士们的英勇善战和所向披靡,当时的纳粹士兵们热情高涨,斗志昂扬,他们毫不怀疑自己是在为伟大而神圣的事业而战斗,但是,一种倾向掩盖了另一种倾向,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为法西斯统治而效力。
某些“圣战”组织的成员,英勇无畏,视死如归,他们的内心常常被一种“神圣”的力量所震撼,为这种“神圣”的事业而战斗,而献出生命,他们感觉无上光荣、伟大、自豪,当他们驾驶着飞机,把美国世界贸易大楼夷为平地的时候,感到的只是极度地喜悦,但是,这种“神圣”掩盖了另一种倾向,辉煌的光芒下掩盖了巨大的罪恶。
一些极端的宗教组织和*治组织的成员,实际上都是单倾性思维者,他们总认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天底下最伟大的事业,他们可能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走极端,是在逆道而行。
近半年来,我一方面自己写文章,一方面大量地读国内和境外中文网站上有点名气的人们写的文章,直到现在,我找不到一篇好文章,都在走极端,都是单倾性思维,都是自我感觉良好者,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诸葛亮深感“无力回天”,写下了《马前课》,生命禅院恐怕也“无力回天”,十个月的网上宣传,只有十来位先生明白一点,其余的人,大难临头,也不知悬崖勒马,其原因,就是看不到一种倾向掩盖下的另一种倾向。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无神论和有神论,都是一张纸的正反两面,或者说是阴阳两面,单纯说这世界是物质的,忽视精神、心灵、意识的存在和作用,必然会把人类导入迷途,同理,单纯说这世界是唯心的、唯意识的,忽视物质存在的价值和作用,同样也会把人类引入歧途。由此我们知道,纯粹的无神论会夸大人类的作用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会使人类走向狂妄、自大、傲慢、不可理喻,而纯粹的有神论又会掩盖和压抑人性、人的天赋自由属性,人的能动作用,甚至会给人带来精神和心灵的恐怖。
算了,夜深了,明天是年圣诞节前的最后一天,是全年生意最好的一天,我不写了,留下点精力,明天上班多挣它点钱。
总之,人只要迷醉于一面,一种倾向,那么,日后必然要在另一面,另一种倾向下受苦受罪。
对了,神佛会不会还有另一面?魔*撒旦会不会也有另一面?
往期阅读:
《新时代人类八百理念》第三版
《禅院文集·上帝篇》全集
《禅院文集·反常思维篇》全集
《禅院文集·宇宙时空篇》全集
《禅院文集·人类人生篇》全集
《禅院文集·生命篇》全集
《禅院文集·修行修炼篇》全集
《禅院文集·养生篇》全集
你是导游雪峰要找的成熟的庄稼吗?
如何申请成为禅院草?
关于生命绿洲的80问答
请了解生命禅院的性质和体系
人生是一场幻象,早日看破红尘
-TheEnd-
生命禅院:目的是“收割成熟的庄稼”,副产品是为人类创建完全不同于传统模式的崭新的生产和生活模式,使人类及人类的生活能够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中持续一千年,这个一千年叫生命禅院时代。生命绿洲:是生命禅院创建的人类新生产生活模式样板,人类梦寐以求最理想最美好的生活方式。禅院草:生命禅院是由来自天界的天使和人类中经过了修行修炼,禅悟了生命真谛的人构成,他们统称为禅院草。导游雪峰:生命禅院的创始人,法名浑沌元初,是宇宙最伟大的创造者的使者,是神佛仙圣的化身,也就是信使——俄罗斯火星人波力斯卡传播给人类的信息,即:诞生在中国西北人类伟大的指导灵。作者:雪峰图文编辑:天馨草感兴趣请联系这儿~(Yixian)
别忘了点个在看哦!转发那就太好了!
生命禅院导游雪峰
赞赏是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