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甄选四十余件精美的明清宫廷玉器、珐琅器、玻璃器、漆器、金铜佛造像及文人印章供赏读。何谓“合卺”?何谓“觚”此文中都附详细解说。
清乾隆御制铜胎掐丝珐琅鎏金英雄双联瓶
“乾隆年制”款
H8.8cm.
RMB:2,,-3,,
备注:
1.年1月30-31日,Mr.Alker购自于CorkhillJob,Birkenhead拍卖,Lot;
2.Mr.Alker的女儿MrsEvelynGalloway,Denbighshire收藏;
3.Mr.Steven和MsAndreaCallan收藏;
4.Eskenazi旧藏。
出版物封面
本品为合卺杯,何谓“合卺”?合卺是古代婚礼的一种仪式。在典礼中,将葫芦剖开,成两瓢,新婚夫妇各执一瓢,斟酒以饮。后世多以“合卺”代表成婚。
晚明学者胡应麟撰写的《甲乙剩言》中说:“高邮守杨君家藏合卺玉杯,一器以两杯对峙,中通一道,使酒相过两杯之间,承以威凤,立于蹲兽之上,高不过三寸许。”传世文物中有一类,两杯相连,其间附以鹰或凤,立于四足异兽头上,与《甲乙剩言》的记载大致相符,应该就是所谓的“合卺杯”。因为有的合卺杯系鹰立于熊的头上,俗称“英雄尊”或“英雄瓶”。合卺杯以玉为材质的最为常见,明、清两代皆有制作。掐丝珐琅质地的合卺杯并不多见,涉及康熙、乾隆、晚清三个时期,故宫博物院仅收藏四件,欧美公私机构应不超过十件。
清乾隆掐丝珐琅莲纹合巹杯
故宫博物院藏
避暑山庄的珐琅合卺杯原本系文竹嵌竹丝塔式多宝格中的一件,该多宝格高40多厘米,格内放置铜、瓷、玉、掐丝珐琅等材质的文玩四十余件,目前全部收藏在北京故宫。根据《故宫物品点查报告》,高8-10厘米的两件玉质合卺杯同属多宝格内成员。本件拍品高8.8厘米,略大于避暑山庄旧藏者,理应同样源出多宝格。
清乾隆掐丝珐琅饕餮纹合巹杯
故宫博物院藏
在皇帝的授意下,通过量身定制屉、架,将数件文玩巧妙地收藏在箱、盒中,以便随时取出观赏、把玩,这种“几暇怡情”、舒缓压力的活动始于雍正朝,乾隆皇帝继位后获得大发展,避暑山庄、圆明园、盛京等多次光顾的行宫皆有多宝格摆放陈设。本拍品有可能被英法联*劫掠至欧洲,年由英国的一家拍卖行售出,之后辗转成为国际著名古董商埃斯卡纳齐的重要藏品。
清乾隆青玉合巹杯
故宫博物院藏
清高宗一生作诗四万多篇,歌咏合卺杯的共三篇,分别是乾隆五十一年的《咏汉玉合卺觥》、乾隆五十四年的《题汉玉双杯》、乾隆六十二年(嘉庆二年)的《和阗玉仿汉合卺卮》,意味高宗